汉族节日


汉族节日

文章插图
汉族节日中国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 。
【汉族节日】中国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 。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春节”又称为过年,是中国汉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汉族节日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
节日意义:发扬传统
类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民族:汉族
节日汇总节日名称日期(农曆)说明春节(中国年)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 。立春节立春从这天到立夏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人日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创造苍生,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穀日节正月初八天日节正月初九地日节正月初十元宵节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天穿节正月二十填仓节正月廿五正月晦晦日中和节二月初一太阳生日春龙节二月初二龙抬头、龙头节花朝节二月十五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春分节春分上巳节三月初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又称熟食节、禁菸节、冷节 。清明节清明于此日祭祖扫墓 。碧霞元君节四月十八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等 。雨节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分龙节五月二十夏至节夏至天贶节六月初六六月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观莲节六月廿四莲花生日七夕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传说鹊桥相会之日,是亦乞巧许愿之日 。秋日拔禊七月十四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鬼节等,有祭祀灵魂等习俗 。天灸日八月初一天医节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月节、团圆节等 。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玩灯笼等 。重阳节九月初九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寒衣节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冥阴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冬至节冬至驱傩日腊月初七腊八节腊月初八又称腊祭日,是中国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斗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日子 。后来佛教传入,又传是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的日子,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尾牙节腊月十六祭灶日腊月廿三小年除夕除夕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 。
汉族节日

文章插图
春节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斗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 。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準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採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採买充足,还要準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斗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一个传统习俗了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新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 。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 。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家人 。后来,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立春立春是汉历(农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中国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一.鞭春 。就是于立春之日造土牛鞭打以劝农事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宫,由皇帝派人鞭春,开封、祥符两县也要进春牛至开封府门前以供鞭春 。其它各州府按例也要在立春之日鞭春劝农 。鞭春过后,围观民众往往蜂拥而上抢夺打碎的土块 。因为都说牛身土入宅,其家宜养蚕,牛角土入宅,其家宜种田,所以抢夺十分激烈,有时甚至出人命 。另外立春这天泥塑的小春牛还是受欢迎的节日礼品 。二.剪春胜 。东汉时立春即有剪春幡的习俗,宋时“莫不镂刻金缯,加饰珠翠,或以金银,穷极工巧,相交遗问,”俨然高级的装饰品 。立春之日皇帝也要赏赐百官春胜,“彩胜飘扬百辟冠”即反应了百官出宫、幡胜飘动的情景 。三.喝春酒、吃春盘 。春盘即春饼 。吃春盘始于唐 。立春前一日,皇帝要赐近臣春盘春酒,民间也有互赠春盘的习俗 。四.写春词 。翰林学士院立春前一月就要撰写春词,立春后剪贴于皇宫门帐,曰“春端帖子”,多是一些宫词或咏景物诗 。此外,立春之日京师地区的人们还要用丝绸剪出鸡燕花柳等图样,并在鸡燕上扎上羽毛,称之为春鸡、春燕、春花、春柳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 。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 。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在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