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诏


衣带诏

文章插图
衣带诏【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 。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 。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 。建安五年(200)正月,事败被诛 。
基本介绍中文名:衣带诏
涉及人物:汉献帝,董承,曹操
故事出处:《三国志》
结局:事机败露,董承被抄家
发生年代:东汉末年
简介及由来遂赐衣带诏 。——清朝·梁啓超《谭嗣同传》正史中所记载的衣带诏《后汉书献帝纪》《后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一]绍败走 。《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四年)十二月,公军官渡 。袁术自败于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 。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灵要之 。会术病死 。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 。”公悔,追之不及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 。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公将自东征备……《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先主未发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会见使,未发 。事觉,承等皆伏诛 。先主据下邳 。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刘备谋诛曹操 。操从容谓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备方食,失匕箸,值天雷震,备因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 。”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同谋 。会操遣备与朱灵邀袁术,程昱、郭嘉、董昭皆谏曰:“备不可遣也!”操悔,追之,不及 。术既南走,朱灵等还 。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还小沛 。东海贼昌及郡县多叛操为备 。备众数万人,遣使与袁绍连兵 。操遣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击之,不克 。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孝献皇帝戊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谋泄;壬子,曹操杀承及王服、种辑,皆夷三族 。操欲自讨刘备……《后汉书董卓列传》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承遂与刘备同谋,未发,会备出征,承更与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 。事泄,承、服、辑、硕皆为操所诛 。衣带诏案真相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参与护送汉献帝东归的安集将军董承在政权分配问题上与曹操产生了矛盾 。董承后来官拜车骑将军,又是皇后董贵人的父亲 。建安四年(199),董承对外宣称(《三国志》说“辞受”,《资治通鉴》说“称受”,都是指自称接受)接受汉献帝衣带中密诏,要诛杀曹操,又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议郎吴硕等同谋 。刘备一开始没有参与,后来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刘备方才与董承同谋 。后来,刘备逃离许都 。董承对王子服说:“郭汜当年有数百人,但曾击败李傕几万人,就看足下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有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足下也是这样 。”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而且兵力不足 。”董承回答说:“如果事情成功,就能得到曹操雄厚的兵力,还不满足吗?”王子服又问:“在京师有办事的人吗?”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 。”双方定下密谋 。建安五年(200),董承阴谋败露,同谋者均被正法 。很多人把董承事件当作是汉献帝与曹操关係恶化的一个标誌,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对 。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就对衣带诏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 。我们来看一看史书记载 。《三国志·先主传》说:“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很多人会误解为汉献帝下密诏给董承,实则不然,因为“辞”是宣称的意思(《资治通鉴》改为“称受”,意思更明确) 。这就是说董承自己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那幺董承自己说的,可信吗? 所以说《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对衣带诏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 。而袁宏的《后汉纪》直接表示否定,连衣带诏这三个字都没出现 。范晔《后汉书》倒是持肯定态度 。《后汉书·董卓传》说:“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 《后汉书》成书过晚,在史学价值上不能与《三国志》相比,比较抹黑曹操 。董承是牛辅(董卓女婿)的余孽,是西凉系军阀,怎幺会是公忠体国的人呢?另外,在曹操迎奉天子初期,他与汉献帝关係不错,皇帝怎幺会让董承杀曹操呢?这只不过是曹操与董承的矛盾而已 。历史与演义的差别在《三国演义》中,衣带诏事件是非常引人瞩目的 。但是,对照历史,我们明显可以发现董承案的几个与演义不同的地方:一,历史上,董承未必是什幺公忠体国的人,而在演义里,董承成了大忠臣 。二,历史上,董承是董贵人之父,在演义里,董承成了董贵妃之兄,辈分错了 。(这点我不知道编者是看的哪一版《三国演义》,在我看的那一版里面,用小字注明了当时的“国舅”称谓就是指的皇帝的老丈人,因为当时没有“国丈”的称呼,所以这一点并不能作为差别,只能说是后人理解不同)三,历史上,董承到底有没有接受汉献帝诏书,换一句话说,汉献帝是不是下了诏书,疑窦丛生 。史书的自己有诏书 。他自己说的,可信吗?四,历史上,马腾并没有参与董承的密谋,恰恰相反,马腾和曹操在这时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 。马腾也并不忠于汉室 。关于马腾的描述简直胡扯 。五,刘备是在煮酒论英雄之后才参与阴谋 。《三国演义》提前了,说刘备是参与了阴谋后才被曹操请去 。六,董承密谋败露起因不明 。但《三国演义》说,董承家奴秦庆童与董承侍婢私通被发现,遂怀恨在心,将实情报知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