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 六 )


登封

文章插图
启母阙启母阙的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身画像内容主要有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驼、双蛇、日轮、龙、虎等 。启母阙在三阙中铭记保存最好,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字型俊逸刚劲,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岳庙中岳庙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登封市区东部 。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 。始建于秦(前220~前207年)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刘彻游嵩山时,令祠官大加修建 。现存庙制为明代所定,大部分为清顺治至乾隆时按《工部营造则例》官式作法重修的面貌 。中岳庙院占地面积约117000余平方米,是中国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现存殿宇、楼阁、宫亭、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岳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群 。中岳祭祀建筑不仅影响中国五岳中其它四岳祭祀建筑形制的形成,而且深刻影响了国家政权祭祀河渎的建筑规模和布局方式 。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和皇家园林 。嵩岳寺塔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区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塔平面十二边形,由基台、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组成,高36.78米 。嵩岳寺塔系用青砖和黄泥浆垒砌而成,且灰缝皆不岔分,历经1480多年的风雨侵蚀,不酥不硷,坚韧如初,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典範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 。嵩岳寺塔是中国最早的、创造性採用筒体结构的、唯一平面为12边形的古塔 。嵩岳寺塔虽历经1400余年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表现出了高超的造塔技术,成为高层筒体结构的先驱,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 。会善寺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处的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善寺最初为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离宫,后改建为闲居寺,隋文帝时先称嵩岳寺,又赐名会善寺 。唐代盛极一时,且高僧辈出,如净藏禅师、道安禅师、普寂禅师、一行和尚等皆名誉天下 。武则天游幸嵩山时,曾至会善寺,拜高僧道安禅师为国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此寺名为安国寺 。五代后梁时曾一度废毁 。宋开皇年间(945~975年)再次重修佛殿 。元、明、清均有整修 。今寺範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及寺内碑碣等 。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创建的琉璃戒坛,是当时全国僧人受戒中心三大戒坛之一 。
登封

文章插图
会善寺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峰峦环拱,溪水围合,南面开阔平缓,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称嵩阳寺,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更名为嵩阳观,作为道士的炼丹之地 。唐高宗、武则天曾两次以嵩阳观为行宫,加以营造,并更名为奉天宫,中唐时还曾一度更名为天封观 。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后,赐额更名为嵩阳书院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成为宋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 。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现存清代建筑25座 。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建筑 。现保存有东魏以后石刻15品、古树14株等文物遗存 。嵩阳书院格局紧凑,功能完善,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学说、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对儒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