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


清明习俗

文章插图
清明习俗【清明习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基本介绍中文名:清明节
起始时间:上古
类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类:国家法定节假日
习俗简述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 。清明节气是上古乾支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 。这一时节吐故纳新、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是春天的节日,是亲近自然、品味春天、激发生命活力的时节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 。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 。清明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称为“庙祭”,庙祭跟古代春礿之祭有着密切的关係,二者虽然在时间上相距遥远,血脉确实相通 。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 。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申诫族法家规,最后会聚饮食 。以同食共饮的形式分享祖宗福分,团聚宗族,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所谓“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荡鞦韆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鞦韆,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鞦韆 。古时的鞦韆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荡鞦韆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清明习俗

文章插图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起源于宋代,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清明习俗

文章插图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清明习俗

文章插图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清明习俗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