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第一人,1年亏光5000万,凭啥马云还要叫他大姐大 中国之最崔健

中国网民数,10亿 。
这是新华社最新的数据调查,我国上网人数9.89亿,逼近10亿 。
26年前,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数字 。
1995年深秋,中关村白颐路街角竖起一块广告牌 。
“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 。
当时北京刚开通两条高速路,信息高速又是哪条路?市民看得一头雾水 。
谁也没想到,这块广告牌会和如今的10亿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立广告牌的是中国互联网之母,张树新 。
1995年,她开办了我国我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 。创业迷茫期的马云、海归张朝阳闻风前来膜拜、取经 。
虽然从结果看,瀛海威败了,后来者居上 。
甚至在事情过去20年后,她曾说:今天的马云,令人后怕 。
作为互联网教母,她在传统意义上没有成功:

我只是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
不成功,但值得 。
瀛海威倒在互联网崛起的前夜,张树新却永远是互联网人的时代偶像 。
她的人生,不会被一个跟头定义 。

张树新出生于1963年,父亲是辽宁抚顺钢厂的总工程师,母亲是人民教师 。
父母喜欢博览群书,张树新从小,就长在一个小型“图书馆”家庭 。
爸妈没有刻意教她,她也会站上小板凳,抽出书架一脚的书,自顾自地读 。
很小的时候,张树新就看了《聊斋志异》《西游记》 。
父亲经常带她出门玩,在故宫他能把每一个雕栏、每一条走廊的故事都讲给她听 。
爸爸书库一样的脑子,让张树新对知识深深着迷 。
直到15岁,她读到人生第一本穿越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
小说的主角小灵通穿越到未来,看见了会飞的水滴形车,机器人服务员、天气控制系统、太阳能灯、反季蔬菜等 。
这是1961年,小说作者对未来的设想,这些想象彻底颠覆了张树新 。
我觉得,我像开了天眼一样 。
从此,她开始对未来相关的一切都充满兴趣 。
那个年代,高中女孩的梦想,是考个铁饭碗 。张树新第一个梦想,就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 。
1977年恢复高考,母亲把她转到抚顺最好的中学 。
刚插班过去,成绩跟不上,张树新一个劲猛学,一路从中考第一,到整个高中都是第一名,高考还拿了极高的分数 。
北大清华随便挑,结果父亲给她选了中科大应用化学 。
当年中科大取分比清北还高,而且学校在安徽,位置偏僻,远离人烟,适合专心搞科研 。
父亲说,我是个有反骨的人,最好踏踏实实学科学 。
张树新也以为,自己即将踏上“成为居里夫人”的科学家之路 。
结果上了大学才发现,化学没有想象的有趣 。每天不是满当当的课程,就是写不完的化学式、倒不完的瓶瓶罐罐 。
要学好,必须心无旁骛 。
而张树新兴趣广泛,她没法对化学“一心一意”,甚至怀疑是不是选错了专业 。
整个大学期间,张树新都在“打酱油”,社团活动却搞得风风火火 。
张树新是班长,也是中科大史上第一个女学生会主席,她还是学校诗社的社长,社团活动搞得排满日程表 。
因为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大学四年,她的档案都很好看 。
这个优势,将她从安徽送到北京中关村 。
大学期间,除了搞社团,玩诗社,张树新还解决了人生大事 。
从辽宁抚顺到安徽,要先坐车到北京,再从北京乘坐京九铁路南下 。
高中隔壁班男同学姜作贤,考到山东大学,也要坐京九线 。
两人顺路,于是结伴同行,开学一起去,放假一起回家,一来二去成了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