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刘邦?

自古以来,酒宴饭局常常是政治大戏上演的舞台 。
两千多年前,刘邦、项羽在咸阳城外,面对亡秦那只硕大的胜利果实,用一场宴会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冲突 。而在太史公司马迁如椽巨笔的生动描述下,这场宴会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也在中国人语库里成了阴谋、凶险的代名词 。
电影《鸿门宴》正在上映 。关于鸿门宴的话题,过去说、现在说,今后还会一直说下去 。
项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吗
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 。
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 。但详略明显相异 。《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 。《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有“鸿门宴”的记叙,都写得极简略 。
长期以来,《史记》记载的可信性一直受到怀疑和审视 。经过专家学者们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大量古代实物的出土及其研究的结果,多方面证实了《史记》记叙的可靠性 。
而《史记》叙事之所以受到怀疑,也和司马迁文学化的表述手法有关 。《史记》是文学和史学尚未分家时期的著作,司马迁一些过度文学化的描写,有时也造成颇多不可解之处 。就《鸿门宴》一篇而言,历代都有学者对其不可解处提出质疑,进而怀疑其真实性,甚至从根本否认有这个历史事件 。
比如有人认为,文章开篇“项伯深夜告张良”一段,鸿门和霸上相去四十里,而项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入见沛公”、“约为婚姻”、“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等六件事,殊不可信 。
网络配图
再如,文章最后刘邦在宴席上脱身逃走一段,究竟是骑马还是步走,还是先骑马而后步走?叙述得并不清楚 。而刘邦嘱咐张良,等他从小路走过二十里回到军中的时候,再入宴席告诉项羽自己离开的事——让项羽枯坐酒席等待刘邦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查问,实在不合情理,而对刘邦不辞而别的严重失礼行为,项羽没有任何表示,也很难理解 。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鸿门和霸上从小路走只有二十多里,项伯骑马急驰,从时间上看“一夜成六事”完全来得及 。而刘邦酒席脱身,实际上是在项羽故意默许下才实现的,可以理解 。
史料来源可能出自樊哙之孙口述
据日本就实大学学者李开元考证,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著《史记》,除了政府档案和文献资料而外,实地调查、访问查询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史记》列传的历史叙事,特别是在与司马迁父子时代相距较近的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的历史叙事中,有不少直接取材于事件当事人及其子孙的口述传承 。
李开元认为,鸿门宴叙事的取材来源,司马迁没有明说 。不过,分析鸿门宴的人物和描写,我们大致可以找到叙事的眼点,也就是当事的目击者和口述者 。考《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叙事,有名有姓的出场者共有11人 。其中,项羽方面有项羽、项伯、范增、项庄、陈平共五人,刘邦方面有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共六人 。刘邦方面六人中,夏侯婴、靳强和纪信三人一直留在项羽军军门外,没有亲历宴会 。
通观鸿门宴一篇的叙事,可以明确看到叙事的立场在汉的方面 。而在汉的六人当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张良和樊哙 。张良自始至终参与其事,樊哙只是于中参入 。不过鸿门宴叙事最为详尽生动的部分,无疑是樊哙闯入宴会场的描写;最为突出的英勇人物,无疑也是闯入会场的樊哙了 。樊哙缓解危机于千钧一发,他与项羽间的对话应酬、音容举止,特别是拔剑在盾牌上切割生猪肩啖食的细节,非身临其境者传达不出来 。以文章分析而论,鸿门宴叙事的眼点,也应当就是樊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