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文章插图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1975年成立)及常德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1984年创办)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学院开设有生物科学、农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110人 。现有在岗教师5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硕士学位教师15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一层次1人、三层次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外校兼职) 。有“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 。有“动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基本介绍中文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外文名:Hunna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现任校长:杨品红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
主要院系:生物科学,农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概况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在岗教师和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2人,占7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硕博比为49% 。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外校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外校兼职) 。学院依託学科专业优势,特别是依託环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依託地方、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办学特色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科学、农学、畜牧、水产等行业已经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套用複合型人才 。目前,学院开设有生物科学、农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和特色专业,农学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拥有近8000 m2的实验大楼,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万元;有生物基础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农学专业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4个教学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是湖南省示範实验室;建有20余个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基地,有2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有动物学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有套用生物技术、特种蔬菜、水生生物3个研究所;有1个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生物学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 。生命科学学院是湖南省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升本后,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围绕人才培养计画,把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作为增强学校地方服务功能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来抓 。把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全国 。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熟、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複合型人才为己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科特色与优势学校生物学学科2008年被列为学校硕士点建设的授权学科 。由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陈清泉教授等人于1975年创办(原为植物生理生化) 。2001年本学科列为湖南文理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生物学中的二级学科动物学被列为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拥有湖南省示範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範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创新团队和湖南省教学团队“生物基础课”教学团队 。有套用生物技术、特种蔬菜、水生生物3个研究所 。有近4000 m2的实验大楼,万元以上设备142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近575万元 。本学科中外文藏书3.256万册 。生物学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即水生生物学、动物学与植物学研究方向 。水生生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如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及遗传育种研究;二是环洞庭湖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与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三是环洞庭湖经济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与调控机理研究;近5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省部级项目 15 项,其中“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洞庭青鲫选育技术研究及推广套用”和“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示範”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珍珠饮品原料及製备方法”、“ 一种无公害大水面投饵施肥方法”和“一种处理微污染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水体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78 篇,其中SCI收录6篇,出版专着1部,编写教材 1部;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鱼类物种资源及多样性评价”1项,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示範”1项,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1项,其它省级课题项目 8 项,新增研究经费约345万元 。动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湘西北动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 。一是昆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二是白蚁防治生态学研究;三是动物养殖与疾病研究;“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经费72万元,获得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计画项目3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2项,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项4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283.16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7 篇(含国际学术刊物2 篇、国核心心期刊发表25 篇,SCI 2 篇);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6-2010年专业教师在养猪、养鸡技术生产、白蚁防治技术推广等方向进行了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主持了省级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级教研项目5项,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模式,建立了1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4项;院级教学管理论文二等奖2项;《动物生产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参编《普通生物学实验》、《动物生产学》教材,编写《动物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导》、编着《肉鸽饲养手册》等动物养殖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 。建立了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网站、实践教学中心网站;三年来,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网路资源,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围绕环洞庭湖、湘西北动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两大主题,积极主持或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实验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平均30%的学生主动申请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批13项;获奖6项,其中获湖南省第七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70%以上的毕业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课题工作,学生累计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9篇 。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考取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植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植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如下研究:一是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二是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三是植物种苗快繁与标準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自2005年以来,承担科研课题34项,其中,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子课题3项,湖南省科技厅计画项目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市局级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83.2万元 。有8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其中,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製作竞赛三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製作竞赛二等奖1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52篇,一级A类期刊上发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