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皮肚面的起源及形成的底层逻辑 吉尼斯记录大碗面( 二 )


图为祁家面馆创始人,今年93岁的陈秀英接受门东老夏采访时的情景 。
那么大碗面又是如何演变成大碗皮肚面的呢?陈秀英告诉门东老夏,她20岁从六合龙池来到南京,“先后在新街口的同庆楼、三星糕团店等知名餐馆饭店学徒打工,学得一手面食好手艺” 。不过她的面馆开业时只有肉丝面、青菜面和馄饨三个简单的品种 。其中青菜面包括青菜、榨菜和西红柿,一毛七分钱一碗;肉丝面包括肉丝、青菜、榨菜和西红柿,3毛5分钱一碗 。那时候猪肉凭票限量供应,他家一天只能买3斤肉 。肥肉炼荤油,瘦肉切肉丝下面条,肉皮煮一下挂起来晒 。然后放在油锅里炸成皮肚自家人烧杂烩吃,算是改善生活 。然而随着生意越来越好,猪肉用量越来越大,陈秀英不得不到上新河采购私人猪肉 。猪肉采购量、用量不断增加,肉皮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炸好的皮肚自家吃不完怎么办?这时候,也就是陈秀英的面馆开张3年之际,开始将皮肚加到小煮面中,推出南京第一碗大碗皮肚面 。加了皮肚的小煮面当时叫皮肚肉丝面 。皮肚肉丝面包括肉丝、皮肚、青菜、榨菜和西红柿,价格只有块把两块钱一碗 。由于皮肚属于荤菜,吃皮肚等于吃肉,再加上吸饱汤汁的皮肚,美味自然不必多说,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
四、“头水面”极有可能是大碗皮肚面的史前时代,而小煮面是它的最初的模样 。
图为老太皮肚面馆老板钱德明亲手发制的皮肚
要搞清楚什么是“头水面”,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老卤面 。所谓老卤面就是我们去刘长兴、四鹤春吃到的大肉面、小排面、拆烧面、雪菜肉丝面、熏鱼面等等都是老卤面 。它的本质是用老卤作为基础调味的一种面 。
那么究竟何为老卤呢?有人误以为是卤盐水鸭的老卤,其实不是一回事 。老卤面用的老卤实际上是要用相当多的盐、少许糖、适量的酱油及调味料加水炖到闻不到酱油味之后,再加入烧制大肉的肉卤炖制而成 。相比之下,昆山的奥灶面会加入鱼鳞、鸡骨头等一起炖,味道上奥灶面厚重一点,苏式面偏甜一点,而南京老卤面偏薄一点,味道咸中带点甜,下面条的方法大致相同 。传统的老路面馆一般都会在店门口支口大锅,面锅师傅每天一大早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锅里加满水烧开,把面条扔进去煮,同时把碗一排一排摆放整齐,先挖一勺老卤放在碗底,再兑一勺骨头汤,因为老卤很咸,必须兑骨头汤才能平衡咸味 。接下来面条熟了迅速挑起来放入碗里并摆出鲫鱼背,最后加上浇头即可食用 。
图为老字号夫子庙瞻园面馆最后一代老手艺人张健生 。这是十几年前他在老店小瞻园面馆门口下面条的老照片 。
那么答案来了,面锅师傅从大清早天不亮就开始下面条,一直下到下午两点关门,那口大锅里的水是基本不换的,时间长了煮面条的开水变成了一锅汤,越煮越浑浊,面条吃到嘴里粘滞度增加,口感不爽 。相比之下,店家早上开始营业时的第一锅面口感最清爽,味道最正 。这锅面南京吃货俗称“头水面”,嘴刁的老南京一般都会一大早起床赶这锅“头水面”,吃完了再去菜场买菜或到公园遛鸟 。有意思的是,一些餐饮智人和商家似乎从中嗅到了商机,开始把大锅换成小锅,然后一锅只煮一碗面,小煮面应运而生 。
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小煮面,就是下面条的时候用两口小锅,一口小锅煮面,另一口锅用骨头汤煮菜 。面条煮的差不多的时候并入菜锅烩一下,然后在装碗 。由于是一锅只下一碗面,等于每锅都是“头水面”,加上价格相对较低,颇受食客欢迎 。
由此可见,小煮面是从“头水面”得到启发,进而一步步演变成了今天的大碗皮肚面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头水面”,就没有小煮面 。没有小煮面,就没有后来的大碗皮肚面 。所以“头水面”极有可能是大碗皮肚面的史前时代,而小煮面是它的最初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