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山地水战看曹操在军事战术上的长与短

三国世事纷纭复杂,对于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见解 。三国之所以鼎立七十余年,没有像秦和汉那样很快实现国家统一,原因有天时,有地利,也有人谋 。在军事方面,三国的创立者曹操、孙权和刘备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发展成了“多极世界”,而没有出现“超级大国” 。

三国处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原始性和偶然性很强,战术手段比较简单,客观条件对战争胜负更具有主导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反映在谋略和特殊情况下军人的毅志力等有限方面 。
如果分析一下魏蜀吴在军事战术上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看出来,曹魏长于平原运动战,蜀汉长于山地作战,吴国长于水战 。
曹操以骑兵起家,他担任的第一个军职是东汉朝廷的骑兵师师长(骑都尉),他率领的骑兵部队参加了皇甫嵩元帅指挥的长社战役,一举歼灭了黄巾军主力,彻底扭转了当时的政局,黄巾军逐渐淡出政治舞台 。
【平原山地水战看曹操在军事战术上的长与短】后来,曹操乙吾起兵,其作战区域在苏豫晥冀一带,地形以平原为主,曹操重点发展的是骑兵,当时马蹬刚刚配备骑兵,使骑兵代替装甲兵(战车)成为战场上新的“杀手锏” 。经过曹操的刻意培养,曹军有了一支所向无敌的、以骑兵为主的快速纵队,这支部队不仅仅是虎豹骑,虎豹骑是由曹氏第二代精英统率的曹操的近卫部队,人数不会过多 。曹军的快速纵队比虎豹骑人数多得多,其指挥官是曹氏第一代精英中被曹操称为“福将”的曹仁 。

这支部队在与吕布、陶谦、刘备、张绣的征战中立下战功,而在官渡之战中,更是功勋卓著 。袁曹官渡对峙局面形成后,曹操遇到了一个难题,袁绍为破坏曹操的大后方,不仅向刘表和孙策做工作,要求其从南面出兵进攻曹军,而且成功地策反了曹军中的一支非嫡系部队,这支部队出身于黄巾军,指挥官是刘辟 。由于没有把握完全控制这支部队,曹操没敢派他们到官渡前线,而是放在襄阳至南阳一线的与刘表对峙的地带 。
刘辟被策反成功,从南面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为了增加成功的几率,袁绍还派了刘备前去增援 。曹军立刻就面临了前后被夹击的险境 。对于曹军来说,分重兵于南线意味着主阵地力量的削弱,对于以少打多的曹军而言等于自杀 。
但坐视南面的刘备和刘辟不管,则大本营会丢失,曹操官兵家属、产业都在那里,后防线失守,接下来也是全面崩溃的结果,关羽后来走麦城就是典型的证明 。曹军后方留守人员中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危局,认为曹操此战必败无疑,所以有很多人暗地里开始跟袁军联络,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
然而,为曹操化解这一危局的正是曹军的王牌之师、主力中的主力,也就是由曹仁率领的以骑兵为主的快速纵队,曹仁当时是主动请缨,他的战斗计划是快速机动到南线,在尽短时间里解决刘备与刘辟,然后快速回防 。
这个战斗计划的要点是时间,如果南线失利,或者虽然没有失利却被拖住,那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批准了曹仁的作战计划,因为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其它办法可想 。一切寄希望于这支所向无敌的部队再创奇迹 。
结果曹仁率领快速纵队迅速插到南阳一带,刘备本来就不是袁绍的人,而刘辟形同土匪,此二人并没有替袁绍拖住曹军而牺牲掉自己的打算,面对久富盛名的曹魏铁军,在明知战之必败的情况下,双方一接触,二人便选择了各奔东西,刘辟率部流窜,刘备跑到荆州投刘表去了 。
南线得以稳固后,曹仁迅速回师官渡,路上碰着袁绍派出来破坏曹军后防补给线的部队,结果也给收拾了 。袁绍手下的参谋人员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有一项是派偏师袭扰曹军补给线,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很厉害的一招,但刚一出手,就被南线回师的曹仁部队歪打正着,结果损失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