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从哪里开始,也许你想象不到! 中国之最早( 四 )


2001年 , 这条大道未竟的追探重新开展 。短短几天里不断向南北推进 , 最终停止在北端的晚期堆积和南端的新庄村 。700米长、10余米宽(最宽处达20米)的一条南北向通途 , 赫然在目 。意外的惊喜是 , 追探过程中一条与之垂直相交、300余米长的东西向大路也被发现 。两条道路将“二号宫殿”基址以及1970年代普探出的5处中等规模夯土遗存围于其内 , 分布于路北路东的夯土建筑则一致规模较小 , 显然它们不仅是曾经的交通要道 , 也具有明显的区划作用 。
根据这一规律 , 许宏做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在“一号宫殿”基址的南侧和西侧 , 一定也有大道的存在 。猜想最终得到检验 , 重现天日的“井”字形道路围合出一个宫城城圈 。
同时 , 在二号基址的南北两侧 , 四号基址和六号基址也被发掘出来 , 三处基址构成了一个拥有统一中轴线的建筑群 。一号基址南侧同样发现了中轴贯通的七号基址 , 其所组成的“西路建筑群” , 与二四六号基址的“东路建筑群”形成了两条平行线 。
而当范围再向外扩展 , “井”字中心的宫殿区与“井”字以北发现的祭祀遗存区、以南的作坊遗存区 , 同样串联出一条大中轴线 , 并且与“井”字东西两侧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共同构成了一种向心式的分布 。
二里头的城市布局就此一下子清晰起来 , 它和之后中国三千余年的营造思路如此相似 。“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主干道路网络 , 对于解读二里头遗址的王都内涵最为重要 , 价值也最大 。”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现任队长赵海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表示 , 这样严格、清晰、规整的规划布局 , 显示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 , 暗示当时具备了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 , 标志着二里头文明已步入王朝国家 。而更重要的是 , 倘若将遗址内部布局与二里头整体所处的“万方辐辏”之地理位置结合在一起 , 完全符合“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 择国之中而立宫 , 择宫之中而立庙”的王朝都城规划特点 。
不过 , 和后世传统城市为人熟知的模式不同的是 , 二里头遗址四周并未发现城墙的遗存 。基于过往的早期城址研究 , 许宏提出了“大都无城”的概念 , 他认为修筑郭城是汉代以后的观念意识 , 二里头的时代都邑外围并不设防 。但与此同时 , 他坚信作为统治中枢、王室禁地的宫殿区不应是开放的 , 一定会有城垣的存在 。
2010年 , 河南偃师 , 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为墓葬绘图 。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考古队
于是2003年初 , 他在向社科院考古所和国家文物局递交的年度发掘计划中 , 又将对宫殿区周围设施的探寻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提出 。他立下了一条“军令状” , 要通过最小限度的发掘确认圈围设施的有无 。此后一年时间 , 他专心投入到这项工作 , 成功地于2004年春在“二号宫殿”一带找齐了四段残存的宫墙夯土 , “想”出来的宫城终成现实 。在当年度评选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这座被许宏称为“中国最早紫禁城”的宫城位列一席 。
2011年12月12日 , 河南偃师 , 考古工作人员在二里头围垣作坊区遗址钻探及测绘 。摄影/张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