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从哪里开始,也许你想象不到! 中国之最早( 三 )


尽管在这份报告中 , 徐旭生并未将遗址与他念兹在兹的夏墟做出连接的猜想 , 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却实实在在地由此展开了序幕 。当年秋天 , 时任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的夏鼐便委派洛阳发掘队赵芝荃等人对遗址进行了试掘 , 基本明确了遗址范围、建立起分期框架 , 同时根据道路、水渠、自然村地界的实际情况 , 将整个遗址划分为了9个工作区 。
就在试掘开始的半年之后 , 遗址中心位置显露出一处建筑基址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掘 , 基址的东半部被揭露 , 占地面积竟然达到6500平方米 , 这无疑表明这里曾经矗立着一座气魄恢弘的大型建筑 。1975年 , 基址的剩余部分也被发掘出来 , 这个被命名为“一号宫殿”的遗存终于露出了它的完整面容:四面彼此相连的廊庑围合出一方开阔庭院 , 院内北向设主殿 , 南面则有一扇宽敞的大梦 。基址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居住生活迹象 , 考古学家据此推测 , 这里可能是属于宗庙性质的建筑 。
1978年 , “二号宫殿”基址又被发现 。另有30余处夯土基址被钻探出来 , 若干座贵族墓葬被发掘 , 加上诸多出土的青铜容器、玉器等文物 , 二里头遗址已基本展现出了显著的都邑性质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现任队长赵海涛将这一时期视作二里头考古的第一阶段 ,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正是得益于这一阶段的工作 , “确立了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早期国家都城遗存的重要学术地位” 。
接下来的将近二十年时间 , 为配合当地的基础建设 , 二里头遗址进入了抢救性发掘阶段 。不仅进一步细化了文化分期 , 还在西部和北部规划了三个新的工作区 , 使遗址范围大大扩展 。而以铸铜作坊为代表的重点遗址发掘 , 连同大量出土器物 , 则以实物证明了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文明 。
王城气派
二里头的诸多发现 , 固然足够令人惊叹 , 却仿佛珠玑一般散落在遗址之上 , 以至于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里并不具备都邑性质 。因此 , 二里头的总体聚落面貌是什么样子 , 它的形成究竟源于自然聚集还是严整规划 , 就成了一个亟待解释的问题 。
寻找答案的重任 , 落在了学者许宏肩上 。20世纪的最后一年 , 也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四十周年 , 他接力前辈 , 成为二里头考古的第三任主持者 。此前 , 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先秦城市考古 , 把从仰韶到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上千座城址都过一遍 。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 , 许宏决定对遗址边缘地区及其外围进行系统钻探 , 借此来廓清遗址的实有范围 。依靠这些实地研究的支撑 , 他在遗址平面图上用虚线画出了一个圈——北至洛河滩、东抵圪垱头村东线、南到四角楼村南、西抵北许村 。这是一个大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分布 , 东西最长约2.4公里 , 南北最宽约1.9公里 , 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由此 , 二里头遗址呈现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 。
探索遗址边界的同时 , 许宏还翻检了过往留下的勘探发掘记录 。在1976年秋的一页内容中 , 他发现当初“二号宫殿”基址被找到的同时 , 其东侧还钻探出了一条大道 , 并且已追探出200余米 。他即刻预感到 , 揭开遗址宫殿区布局的那把钥匙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