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手为何成为了小偷的代名词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被偷的经历,每当这个时候恨不得把小偷的亲戚都问候一遍也不解恨 。小偷的存在由来已久,历史是对于小偷得别称也有很多 。“三只手”就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难道最早的小偷是三只手?
人们习惯上称小偷为“三只手”
网络配图

一般观点认为,“三只手”说法最早见于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着名喜剧《一坛黄金》 。在该剧中,吝啬鬼尤克里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要求奴才们伸出手来,让他察查 。但是仍没有查到小偷,最后鬼尤克里气急败坏,竟要奴才伸出莫须有的“第三只手”来给他看 。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或有偷窃行为者的一个代名词 。
实际上,中国最早就存在“三只手”的说法了 。传说北宋年间,在东京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神偷 。他偷盗技法特别独特,行窃从不用任何工具,只要他一挨你身,银子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他的腰包 。有一次,他为“同行”献艺,为了显示他技艺的高超,只见他双手高举,在众目睽睽之下,挨近一人的身,就将他兜里的银子掏了出来,好像身上还有一只手似的 。在场的“同行”们惊叹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送他绰号“三只手” 。“三只手”说法由此而来 。
骂人为何用“狗腿子”
从前,有一个恶霸地主,他养了一个家奴,很坏 。家奴又养了一条狗,也很坏 。他们三个真是人仗狗势又狗仗人势,人们都很愤怒,背后叫他们恶主、恶奴、恶狗 。
网络配图

这天,他们又去办坏事——偷爬人家小寡妇的墙头,不小心恶霸地主摔断了一条腿,疼得哇哇直叫 。奴才一见更是心痛,就溜须说:“主子,截下我这条腿来给您老安上吧 。”地主一听心里很是乐意,但还是说:“那你呢?”家奴回头瞅见了那条恶狗,心中立时有了主意,回说:“我不会安一条狗腿吗?”“那狗呢?”恶霸还记着恶狗对自己的功劳,还是疼爱地问 。恶奴倒挺有办法,眼皮一眨就说道:“咱给它安上条泥腿 。”恶霸地主觉得这法子虽欠妥,但为了自己,也难得奴才一片孝心,就同意了 。这样,奴才将自己的一条腿截下给了主子,又截了条狗后腿安到自己身上,后用泥巴做了条后腿给狗安了上去 。
从那往后,人们就管专爱吹拍主子的人叫“狗腿子” 。后来人们发现,那些充当狗腿子的角色,走路总是一踮一踮的,那可不是故意的,据说是那条狗腿和他本身那条腿不匹配而引起的后遗症 。
【三只手为何成为了小偷的代名词】“走后门”从何说起呢?
现在,人们把不通过正当手段,求人或行贿赂办事的做法,叫做“走后门” 。其实,走前门和走后门本没有正当与不正当的分别,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引申义的问题 。
那么,“走后门”这词是怎么来的呢?
北宋的宋哲宗死后,宋徽宗继位 。在宋徽宗继位的过程中,蔡京出了很大力气 。所以,徽宗一上台便十分宠信蔡京,并任命他为相 。蔡京办事尚可,但是为人太苛刻,眼底下不能容人 。比如说与自己政见不和的人,蔡京便想方设法打压 。蔡京当政一段时间之后便引起朝野上下诸多不满 。满朝文武更是牢骚满腹,民间也有关于蔡京的一些丑闻,但是蔡京靠得是皇帝这棵大树,旁人是撼动不得的 。
网络配图

告不倒归告不倒,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表现蔡京这个人的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种种劣行 。有一天,宋徽宗大宴群臣,一个在京城很有名的戏班便在宴会中上演了一出讽刺喜剧 。其剧情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大官坐在堂上审理各种案件 。这时候来了一个和尚,他想离京出游 。本来这事没有什么不好办的,盖个官印就行了 。但是当大官见他的戒牒是元佑年间印发的,就当场不允许其出城 。(原来,蔡京在元佑年间很受当时政敌的敌视,所以他对元佑年间的东西总是特别反感) 。恰好这个时候来了报告事情的属官:“今天国库发下俸钱一千贯,都是元佑期间铸造的铜钱,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这个大官立即吩咐属下:“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