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公元前256年—前194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 。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常随出入上下 。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 。卢绾是刘邦的近臣,他在刘邦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虽然从功劳上来看卢绾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因为从小和刘邦一起长大,所以深受刘邦的信任,被刘邦委以重任,封为了燕王 。起初卢绾也是兢兢业业,但是后来随着后来一个个异姓诸侯王的被灭,卢绾也感到了恐惧,后在别人的蛊惑之下背叛了刘邦投靠了匈奴 。
网络配图
卢绾是刘邦立国之后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纵观卢绾的以后一生,遍看史记会发现卢绾在刘邦起事的过程中功劳并不高,他既没有征战沙场,也没有决胜千里,更多的是作为刘邦的近臣,一直跟在刘邦身边做一些简单的文职 。那么卢绾的功劳不高为什么可以封王呢?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在当时的大汉阵营中最受刘邦信任的就是卢绾,而卢绾也是一直跟着刘邦一起连年征战打下了不朽的基业,纵观刘邦的嫡系,真正被封为异姓王的只有卢绾,而且还是燕地这么一个边关的重地,可以外拒匈奴,内镇诸侯,可见刘邦是多么的信任卢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卢绾的才能攻来在当时的功臣之中根本排不上号,而刘邦也就是把他当做一个宠臣,手下的人也是清清楚楚,所以在功臣排名的时候就没有提到卢绾,而等到封王的时候又默契的把燕王之位给了卢绾 。
【汉高祖刘邦的近臣:卢绾为何会投靠匈奴】刚刚上任成为燕王的几年卢绾一直是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力保大汉王朝边疆无忧,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卢绾的一生或许就能这样安然的结束了,然而事情总是不会这么一帆风顺,随着大汉王朝一个个异姓诸侯王的被铲除,卢绾的心中也产生了一丝动摇,只是当时还好,并没有表现出来直到有一天 。汉十一年秋天,陈豨在代地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到邯郸去攻打他,燕王卢绾是高祖的亲信,当然要极力配合领导作战了,他从东北部进攻陈豨 。陈豨见势不妙,便派王黄去匈奴请外援 。卢绾审时度势,为防止匈奴出兵,也派自己的特务兵张胜前往匈奴,出发时并交代“就说陈豨的军队已经被我们打垮了,这样的话,匈奴就不敢贸然增援了” 。
网络配图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计划不如变化 。出乎意料的是,张胜到了匈奴后,竟然看到了在匈奴避难的原燕王臧荼的儿子 。他对张胜的一番话使整个局势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说:“你在燕国之所以受到重视,是由于你了解匈奴的概况 。汉王先与你们合作对抗叛军陈豨,等把他消灭了以后,汉王回过头来就该收拾你们燕国了,到时候,你们哭也找不着调啊!你聪明的话,就按兵不动,并暗地里与匈奴联合,给自己留条后路,岂不更好?”
就这样,张胜觉得是那么回事,就叛变了,并要求匈奴帮陈豨打自己居住的国家燕国 。燕王卢绾怀疑张胜叛变了,就建议高祖逮捕他 。可张胜回国后,把自己叛变的原委讲述了一遍,卢绾听了,茅塞顿开 。便在高祖面前给张胜圆了谎,并找了几个替死鬼杀掉了事 。
从此以后,张胜就给匈奴当起了间谍,卢绾也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帮助陈豨长期流亡国外 。后来由于陈豨的副将投靠了汉王,他把卢绾等人都供了出来 。卢绾非常害怕,于是带领一家老小逃到了匈奴 。一年多以后,最终客死他乡 。
卢绾和高祖既是世交,又是发小,彼此之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与患难,按常理来说,他对刘邦的感情应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被撼动 。那为什么听了张胜一席话之后,马上就恍然大悟了呢?难道说他们几十年的交情,还不及张胜的不烂之舌吗?卢、刘二人的关系就真的这么脆弱吗?非也,卢绾不是不重感情,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家园,而是他从高祖身上看到了比权欲更可怕的东西,那就是自私和贪婪——“狡兔死,良犬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正因为他与刘邦相处的时间长,所以他才更明白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更明白自己身边潜伏的危机 。卢绾是个有智慧的人,他从韩信,及彭越的惨遭不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 高升号事件:清朝国际地位极速下降的导火索
- 解密明朝的衰败:明朝的堕落是一个太监造成的吗?
- 揭秘: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怎么来的
- 清朝名将阿桂生平简介阿桂是怎么死的?
- 趣谈:盖世英雄曹操的可爱与奸诈残忍
- 曹操强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到底有多强大
- 光绪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驾崩有何隐情
-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夏朝皇帝: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杼
- 伊尹是怎样从一个奴隶变成商国的宰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