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古典舞蹈的共通之美 中国之最古风舞蹈图片高清

文|沽酒客a
编辑|沽酒客a
<<·——前言——·>>
“中国古典舞”是一个现代专有名词,用于描述中国古代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今天,舞台上展现的中国古典舞形象和表达形式都源自于历史上的“中国古代舞蹈” 。
由于其在舞蹈史的演进中具有高度的典范性和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因此成为主流话语系统中的一部分,并被称为“古典舞蹈” 。这种艺术形式展现了艺术共通之美的动态体现 。
古典舞蹈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典舞蹈形式各异,但它们却有着共通的生发基础和语境 。
这些共通之处包括对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追求、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正是这些共通之美,使得古典舞蹈成为了时代动态艺术的楷模 。
在古典舞蹈中,人体是最基本的艺术素材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和情感表达来展现人体的美感和内在精神境界 。古典舞蹈强调人体的柔软、协调、舒展和优美,追求以身体表现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展示艺术韵律 。
在大型舞剧《杜甫》中,舞者们通过细腻的身体表现和精湛的技艺,生动地展现了唐代人物形象的圆熟和静谧之美 。女子的形态柔美、流畅,展现出了松弛、柔软的特点,并融入了骨骼之感,这一切都表现了古典舞蹈所具有的共通之美 。
<<·——古与今的审美交融——·>>
舞剧《丽人行》展现了清新靓丽的唐朝宫娥闲适浪漫的女子气质 。编导者为了呈现千余年前的唐朝舞蹈,采用了“重写意、轻写实”的手法 。
他们从审美意象出发,摒弃了唐朝舞蹈的奔突与潇洒,选取了能够体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乐舞盛景的元素 。
同时,通过与安史之乱的金戈铁马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宫女塑造成宫殿立柱,高高地站在舞台上时而肃静,时而摇曳 。
最终,在顷刻垮塌之际,他们成功地表现出唐朝的衰退和覆亡 。这种象征性的表现拉近了现代人与古代人的时空距离,同时通过运用少量的古代典型舞蹈体态及塑形,巧妙地尝试了古代题材的现代性审美转化 。
关键在于采用了“文言故事白话讲”的现代舞剧叙事手法,而当代舞语汇则发挥了支撑作用 。
中国古代舞蹈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以及中国古典舞的形式和手法具有跨越时代的特性,与书法、古琴和中国画有着相通之处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人”扮演着关键的叙事角色,而语言的使用并非必要 。
编导《杜甫》时有意避开了唐代舞蹈语汇的系统性挖掘,没有采用类似孙颖先生讲述《铜雀伎》时使用“文言”的手法,这种做法既巧妙又有些冒险 。
因此,观众可以注意到《杜甫》中一些动作的使用略有偏离古风古意,例如,在《安史之乱》中,女子的步法不够流畅,身体语言过于紧闭,而杜甫的形象则过于刚硬和潇洒,形象的塑造也过于模式化,未能准确地表现出杜少陵这一诗圣的儒家气质和精神内涵 。
舞剧仅仅使用典型的形象和神韵来支撑,虽然在欣赏上缩短了观众与舞台之间的距离,但也使得整个舞台表现变得轻薄了许多,离唐朝的气韵、中国的风度和东方的审美少了那么一点厚重感 。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建设思路——·>>
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追求“古典美”、“古典品格”和“古典意象” 。这些概念不仅是确立舞蹈形态标准和动态质感的基础,更是古典气质和古典精神的美学根源 。在当代,中国古典舞人应该以此为基准,探索出不同的建设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