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古典舞蹈的共通之美 中国之最古风舞蹈图片高清( 二 )


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建设中,有三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尊古”思路,以中国古典舞汉唐流派为代表,认为“古”指的是古代,“典”则是传统命题下的系统语境,舞蹈创造必须具有“限定性”;
第二种思路是以“中国当代舞”为语言基础,不具体表现古代形象和历史的写实表达,而是象征性的表现舞蹈的“古典性”,语汇与技法常带有“非限定性”;
第三种思路则是以某些典型的舞蹈形态或是古典主题加之“中国当代舞”甚至跨界、混搭的手法表达传统精神的当代艺术形式 。
舞剧《杜甫》虽未跨界,实为一部当代舞剧,或称为“当代古典舞剧”更为准确 。它既不同于孙颖的《铜雀伎》,也不同于杨丽萍的《十面埋伏》,在传统精神与当代气质中较为巧妙的选择了兼合,既体现出杜甫的古代文人形象和唐代女乐的某些规律特质,又暗合了观众对于舞剧的欣赏习惯 。
<<·——形式与古典气质的协调探索——·>>
舞剧《杜甫》的编导者成功地抓住了大众对于古代题材和古典审美的惯有认知,通过舍弃限定性创造,达到了审美主客体上的“满意性原则” 。然而,专业观众在舞剧的古典语汇和当代语汇中仍然感觉有些失衡,比例不太协调 。
舞剧《杜甫》运用杜甫的诗词来串联全篇,突出了杜甫的现实关怀和大爱精神,在主人公求官与弃官、家国与理想、写实与象征之间烘托出了杜甫的形象 。
舞剧通过官袍笼罩、线性的结构意象、杜甫纠结与超脱、宫娥的立柱设计等象征性表现,增加了几分虚化与隐喻,使舞剧更加精彩 。
舞剧的形式感与象征性相互交织,宫娥的服装造型、松垮垂肩的基本体态以及跌宕起伏的主线构架出了“一个人笔下的唐朝” 。
然而,舞剧在古典形象的零散化以及古典气质的现代感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女子华丽裙摆的制约使得舞蹈流动不够自然,与唐代乐舞的奔突之美相去甚远 。
此外,在《安史之乱》舞段中,束身裙和高底鞋的制约导致双腿挪动比戏曲中的圆场步幅还要小,审美气质瞬间拉至近古,显露出编导者在意象创造和遵古写实中的实际矛盾 。
<<·——终极思考的具象演绎——·>>
中国传统舞蹈是对于自然、宇宙以及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整体思考的表现 。从图腾与宗教舞仪中,可以看到人们的敬畏与功利;从汉代槃鼓舞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星象运数的希冀与神往;而在舞蹈的每一个瞬间,都散发着人对于自身终极思考的探索 。
舞蹈本身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聚合体,是人对于世间万物哲学化的具象表现 。如孙颖先生所说:

“舞蹈以及任何一门艺术,形式即时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传统和审美的具象化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把握形式也就是在把握精神 。”
舞剧《杜甫》试图通过语言和舞台意象的建构,寻找连接唐代风尚与现代审美时尚的突破口,在古典调性中融入现代精神 。现代精神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精神的背离,相反是传统精神与情感在当代的表现 。
在剧中,“杜甫”对于家国和百姓的热爱和关怀是传统文人精神的核心,对于激励当代年轻人奋发向上有着重要作用 。
舞剧整体的表现形式是以唐代的造型、色彩和运动风格为基础创作的,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具象审美的表现,以期呈现更好的人物美感和时代风尚 。
这种把握实际上是跨越时代的,是对古代人对于自身价值和生命感受的思考的触摸,是传统舞蹈当代价值的内核 。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四大流派”之一,汉唐古典舞的现实意义已经超越了学科本身,成为构筑当代中国古典舞整体规划和审美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