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三大奇门兵器:在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四 )


大刀关胜
二、 枪,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武术长器械 。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 。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已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汉代长兵器,侧重戟、矛 。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 。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 。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在以枪为主要装备的部队中,最有名的要属明代的秦良玉统率的白杆兵 。白杆兵一律使用白蜡树(即小叶枔)作柄的长枪,故此的名秦良玉是中国战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 。她率领的白杆兵,在镇压杨应龙之乱和抗御后金(后来的清)以及评定奢崇明之乱和张献忠之乱中,屡立战功,被传为佳话 。主要枪法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

三、 剑,古代兵器之一,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属于“短兵” 。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古代的剑是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的一种兵器 。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有书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春秋战国,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 。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 55.7厘米 。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 。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隋唐,佩剑盛行,然而战场上剑却也是从唐开始没落的,皆因为剑刺不穿铁甲,而唐朝却是盔甲大发展的时代,比如明光凯,鱼鳞甲等 。所以我国历史上剑从唐时就逐步退出了战场,而剩下的更多的确是装饰功能 。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 。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 。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
勾践剑
四、 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 。古书中也称“棘” 。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似不普遍 。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 。勾割效果较好,戟是重要的车战兵器 。由于戟较戈和矛的杀伤效能为佳,故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到了战国时期,已基本上取代了戈的地位 。战国末年,冶铁技术的发展摧生了钢铁铸造的戟,那时,钢铁质地较坚韧,铸成的戟刺尖锐修长 。戟的形体也有所改进,戟下侧垂直伸出的援,由宽钝变为窄尖;与援对应的内取消,只造较长的胡来缚柲 。由此,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故称“卜字铁戟” 。西汉以后,戟的“援”由平直变为弧曲上翘,进一步增强了前刺的杀伤力 。戟在当时是军队中的常备兵器 。三国时期,戟的种类增多,有长戟、手戟、双戟等 。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 。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 。晋代,长兵重矛枪,戟已降为仪仗之器,军士均执枪,而不执戟了,唐代戟已广用於舞具,至宋代的戟就已很少用於战场了 。戟的主要用法以剁、刺,勾、片、探、挂掳、磕,为主要的招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