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棘手的是磷虾的加工 。南极磷虾的捕捞量并不等于最终产量,这是因为磷虾生长在低温环境中,消化道中的多酚氧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内原酶活性很高 。当磷虾被捕捞后,消化酶便迅速降解虾体,使虾肉出现自溶现象;同时,酪氨酸酶和氧分子结合,使虾体氧化变黑,品质下降,不利于储存食用 。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南极磷虾也不适合直接食用,虾壳易富集海水中的氟元素,每克虾肉的含氟量高达178~285mg,高氟的特征同样也会影响口感和风味 。因此,捕捞的磷虾要在第一时间熟化处理,加工能力决定了最终的产量 。
根据经验,捕获3小时内加工完毕的磷虾可作为人类的食品,10小时内加工完毕可作为动物饲料 。而提高加工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建造专业的捕捞-加工一体船,例如:“深蓝号”就结合了先进的连续泵吸捕捞技术和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冻虾生产线、虾肉提取线和磷虾粉生产线),捕捞加工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2020年,我国南极磷虾的捕捞量达到11.8万吨,占全球的26.2%,捕捞地位仅次于挪威 。随着新型捕虾船建成投产,中国必将在“海上金矿”的开发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南极磷虾:全球捕捞50年,人类三次触发限额南极磷虾能在全球85种磷虾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是绝对的数量优势,但人类的捕捞是否会导致磷虾种群的衰落呢?目前的捕捞产量还不至于 。南极磷虾被人类捕捞了50年,每年捕获30~50万吨,和总量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 。
为了保护南极磷虾,国际上成立了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以下简称委员会),专门用于负责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和捕捞管理 。调查资料显示,南极磷虾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位于大西洋南部,覆盖范围约345万平方公里,世界著名的48区渔场就分布在这里 。
南极磷虾的渔场分区
据估计,48区的磷虾资源总量高达4429万吨,是当前人类捕捞能力的80~150倍 。所以,人类的商业捕捞量距离超额、超标还差很远,不至于达到滥捕的程度 。再者,委员会还根据48区的资源监测结果设定了捕捞限额,最大可捕产量被确定为561万吨 。
南极磷虾的资源监测
48区是一片广阔的海域范围,但事实上,磷虾的分布有高产海域和低产海域之分,各国的远洋渔船大多在高产区“扎堆作业” 。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此表示担心:过于集中的渔船密度会对当地的磷虾种群、生态系统造成区域性影响 。鉴于此,委员会又提出了62万吨的“预防性限额”(超过限额后会实施更精细的管理策略),并将48区分成6个亚区,即48.1~48.6,每个亚区单独设置更小的触发限额 。
例如:在48.1亚区,预防性捕捞限额为15.5万吨 。但是自2015年以来,人类已经三次触发限额,48.1亚区的渔场作业三次提前终止,这也说明当前的捕捞还有优化的空间 。
总之,南极磷虾是全人类共同的生物资源宝藏,也是南极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石 。持续捕捞的前提是要保护好磷虾的生态链,维持资源优势,否则就可能影响南极的生态系统,人类最终也难以独善其身 。
捕捞南极磷虾,南极的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首先,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的核心物种,在营养级的能量传递中肩负桥梁作用 。研究表明,南极磷虾是大型须鲸、海豹、海狗、信天翁、企鹅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对某些物种而言还是“主粮”般的存在 。
以南极的海豹为例,海豹每年能吃掉6300万吨磷虾,其中食蟹海豹的消费量最大,其食谱中磷虾占比高达98% 。食蟹海豹长期以磷虾为食,自然进化出了卷曲的牙齿,专门用于吞食磷虾并过滤海水,这足以说明食性上的依赖关系 。
- 00后“湖南极限第一人”:“跳”遍全国,奥陶纪是最顶尖的高空打卡地 助跑跳吉尼斯记录
- 中国大陆最南端,国内最惊艳的旅游处女地,徐闻南极村你去过吗? 中国之最徐闻
- 神秘物种,南极冰架坍塌,“露出”神秘物种 阅读答案
- 千年前南极是一个古老而神秘文明的原乡
- 历史记录古南极神秘地图比现代更先进!
- 穿越时空的著名事件南极上空有时间之门?
- 代表寿星的仙神南极仙翁使用的坐骑是什么
- 北极熊生活在南极还是北极 企鹅生活在南极还是北极
- 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南极没有北极熊 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
- 南极人羊羔绒保暖内衣质量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