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首富去世:靠一瓶“东方神水”拿下了全球,却折戟中国市场 碳酸教父吉尼斯记录( 二 )


不过面对彼时可口百事二分天下的饮料市场,大众喜闻乐见的球类热门赛事基本没有一个中欧小品牌的广告机会 。
但商业的魅力就在于其巨大的不可预测性,身居阿尔卑斯山下的马特希茨选择了当地年年出点事故的极限运动作为红牛的突破口,各种山头速降、坟头蹦迪的赞助成了红牛最大的广告支出项 。
出发点的气压不让你脑袋缺点氧,你都不好意思戴那个带着红牛标志的头盔 。
此后,随着红牛旗下的F1车队不断夺冠,街头的滑板被红牛垄断,在各种小众走向大众的运动加持下,红牛俨然成为了年轻世代与亚文化的代名词,那个时代大陆彼端的Bilibili 。
1998年,马特希茨为红牛创立了音乐学院Red Bull Music Academy,并成立了媒体公司Red Bull Media House,旗下设立了电视台、音频、杂志和线上媒体,拥有自己内部的唱片公司、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甚至还出版了自然科学杂志《Terra Mater》和生活杂志《Servus》 。
这些看似与主业毫无关联的“副业”,却成了红牛赖以成功的基础 。
当年曼谷街头的一款怪味糖水,被马特希茨硬生生地营销成了与体育明星、体育赛事高度绑定的功能饮料,以及一个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媒介形态的全球媒体网络 。
可口可乐前任全球营销副总裁哈维尔·桑切斯·拉米拉斯称赞红牛“已经建立起一个以自己和新品牌承诺为主体内容的极限运动专有网络 。足以让人惊掉下巴的是,红牛为此支付的费用与传统广告赞助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换来的收益却不可估量 。”
只不过在全球功能饮料市场无差别乱杀的红牛,在中国市场却像是逆练了易筋经一般,分外错乱 。
征服了外太空的红牛,却在中国市场深陷“内斗”国人看红牛的极限花活时,对于蓝银配色多少都会有些疑惑,毕竟在国内对红牛的传统认知,一直是金罐红装 。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发现,在红牛品牌行销全世界168个国家的当下,获得过生产许可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1987年奥地利红牛;一个是1995年的中国红牛 。
只是在打造知名度上来看,中国红牛远未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
1995年,泰国天丝集团与中国商人严彬共同出资成立了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公司,授权了其生产和销售红牛产品的权利 。
金色外壳和两牛logo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自此进入国内市场,此后20年里,严彬也一直是红牛在中国的“代言人” 。
但严彬旗下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并未独占中国的红牛市场,故事与当年的“王老吉之争”如出一辙——
2012年,随着红牛创始人之一的许书标去世,泰国天丝集团继任者许馨雄传出与华彬集团不和的传闻,并在2015年关系正式破裂 。
龃龉始于利益分配的不均,当时许馨雄曾向《财经》表示,红牛中国在2015年之前、长达20年时间内从未开过一次董事会 。作为第一大股东,许氏家族未拿到过一分钱分红 。
2016年10月,泰国天丝正式向红牛维他命发起商标侵权诉讼,要求停止使用“红牛”品牌,称合资公司的20年红牛商标许可协议已到期,但华彬方则坚持约定合作期是50年,远未到期 。
自此,红牛商标大战正式打响,华彬被打得节节败退 。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发现,除了在各大法院被判侵权以外,渠道商的“背叛”更是让华彬陷入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 。
由于“华彬”红牛的包装生产商奥瑞金财产多次因天丝起诉而被查封、扣押或冻结 。主流电商平台、连锁便利店以及超市等渠道纷纷下架并停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甚至各大网站再搜索“红牛”,呈现得也不再是从前的“中国红牛”,而是天丝集团旗下的“正版”“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