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 三 )


汉乐府

文章插图
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暴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 。陈本礼《汉诗统笺》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 。奇则异想天开,巧则神工鬼斧 。”其实,并不只是《铙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 。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 。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 。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 。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 。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 。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藉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嚮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 。人们对容貌美的标準,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 。十分明显,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 。儘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薤露》全诗如下:“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诗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 。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 命却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蒿里》把死亡写得更为悽惨: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这首诗 是用有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 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 。正常死亡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夭折横死产生的巨痛更是难以诉说,铙歌《战城南》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 。将士战死以后的景象是:“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 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墓场之后的苍凉、悽惨,是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 。尤 其令人目不忍睹的是,“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暴尸城外,无人掩埋,乌鸦 任意啄食 。人生之惨,莫过于此 。虽然诗中的死者故作豪迈之语,但战争对生命 的摧残依然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悽惨悲哀时,表现出 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迴避而强加于人 的残酷事件 。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 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 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恶死和乐生是联繫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 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 通上 。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 。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穷尽 。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便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覆出入、永恆存在的太阳形成 鲜明的对照 。于是,作者大胆地想像,太阳是在另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 的时间坐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才成为永恆的存在物 。诗人期待能够驾驭六 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驮载自己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 。收录在杂曲 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出一幅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 。诗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 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 。各种神灵都为他的到来而忙碌,天公河伯、青龙 白虎、南斗北极、嫦娥织女都殷勤备至,甚至连流霞清风、垂露奔星也都载歌载 舞,张帷扶轮,热情地为诗人服务 。这首诗表现的是超越个体有限生命,到达彼 岸世界之后的至乐,给许多天体对象注入了生命 。使天神地只和诗人聚集一堂 。同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诗中的长生之 乡不是天国,而是仙山,是靠神药延年益寿 。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 生活在同一世界 。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 上陵》中的仙人来自水中 。在描写神灵莅临的时候,乐府诗作者充分发挥想像力,刻画得非常细緻 。《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 灵已坐、灵安留等多方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以及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喜悦心情 。《华烨烨》在写法上和《练时日》极其相 似 。《上陵》中的仙人则是桂树为船,青丝为笮,木兰为?翟,黄金交错,显得 超凡脱俗 。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神灵向创作主体趋近,实际是暗示 诗人藉助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即将成为神仙世界的一员 。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乡,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都把人 和神置于同一层面 。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创作主体很疏远,而是人神同游,彼此亲近 。两汉乐府诗是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的世俗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 理想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係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 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 统,是《庄》、《骚》的遗响 。背景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徵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 。《战城南》的笔触不仅涉及到战场上悽惨荒凉,还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写出战争造成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农业生产的荒废 。《十五从军征》,以“十五从军征”与“八十始得归”写出了兵役制度的黑暗,两个数字之间巨大的距离令人心惊,它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造成家庭“松柏冢累累”的惨象 。取材热闹的场所(酒店、京都),突发性的事件,都是作者喜好描述的对象 。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 。如《妇病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等 。有时情节还曲折多变 。《孔雀东南飞》扣住兰芝夫妇的坚贞爱情与封建专制的矛盾,展开了丰富而曲折的情节 。兰芝不堪刁难,自请遣归,掀起波澜;仲卿求情,似乎能平息矛盾,但焦母态度蛮横,矛盾反而更加尖锐 。焦刘分手前的盟誓,使矛盾稍缓 。而兰芝被逼再嫁,又使矛盾激化 。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汉代乐府诗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写人的手法十分娴熟 。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或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形象 。《妇病行》《孤儿行》的细节、《陌上桑》中的对话、《孔雀东南飞》中人物的行为以及环境气氛,都有效地刻画了人物 。写作手法两汉乐府诗注意剪裁,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使作品一方面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诗经》的四言体式,长于抒情而不宜于叙事描写 。尤其是先秦之后,汉语双音词增多,但动词仍多为单音形式,四言诗的“二二”式节拍很难使双音词与单音词进行很好的搭配 。诗体革新势在必行 。《楚辞》的杂言体对四言诗体是一大解放 。汉代乐府诗一开始也多用杂言形式,使叙事描写变得方便起来 。杂言诗中已有五言句式 。东汉时,五言诗在民间创作中增多,进而影响到文人创作体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体式此时逐渐成熟 。题材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 。《诗经》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楚辞也以抒情为主 。到了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的叙事诗 。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 。这些叙事诗,大多採用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 。短篇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和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 。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 。又如《十五从军征》,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 。这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了 。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伏 。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 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其杂言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幺写就怎幺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孤儿行》) 。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写 。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闢了道路 。一般认为,五言诗是在汉代产生的 。乐府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齐的五言诗 。一般认为这两首诗是西汉时的作品 。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 。而且和文人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 。在汉代乐府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式 。影响我国诗歌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历来有诗国的美誉 。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的结集 。战国期间儘管中原争战,文士热衷于纵横之术或理论思辨,诗歌呈寥落之状,但南方楚国却出现了光照千秋的伟大诗人屈原,从此在诗歌发展史上掀开了诗人创作的崭新的一页,又足以使这一时期诗坛熠熠生辉 。但是经秦到汉的四百年间,由于在文学上是辞赋的时代,诗歌创作很不景气,直至东汉后期之前,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诗人诗作,寂寞的诗坛大抵呈一片荒芜 。然而恰在此时,从汉武帝 采诗夜诵 到东汉一代 举谣言 ,遂使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得以保存,于是不仅适时填补了汉代诗坛的相对空白,而且 简直是使荒漠变成了花园 (余冠英《乐府诗选·前言》) 。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汉乐府民歌使中国诗歌从《诗经》开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成为延续未断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创作活力的传统,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自明的 。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当然首先表现在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上 。正是在汉乐府民歌的滋养下,直面人生的汉代诗人创作才逐渐活跃起来,从开始时的模拟到创新,为建安诗坛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而诗家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 、 魏晋风力 ,又是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一面旗帜 。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 即事名篇 所作的 三吏 、 三别 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 新乐府 运动,到晚唐,皮日休 正乐府 ,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 。甚至晚清着名诗人黄遵宪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代,仍自觉地取 乐府之神理.至于汉乐府民歌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作为中国古典诗体的主流,以及汉乐府民歌在叙事技巧、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后世起到的显着作用,都已有目共睹,毋庸赘言了 。经典作品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樑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病妇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dá chī),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赏析: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 。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 古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採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最着名的千古佳句就是那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江南可採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採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这首诗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 。乐志》,算得上是採莲诗的鼻祖 。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 。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诗歌描绘了江南採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採莲人的欢笑 。“田田”指荷叶茂盛 。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髮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wèi)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着我绣袷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niè)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 。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dāng)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pán)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pián)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pǐ)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yāo),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fǎng),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zhí)躅(zhú)青骢(cōng)马,流苏金镂鞍 。赍(jī)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xié)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袷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yǎnyǎn)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zàng)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环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咄,行,吾去为迟!白髮时下难久居!”“平慎行,望君归!”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揽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