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走过显微镜,再往前便是一个全尺寸展示人体内微生物分布状况的装置 。游客可以站在一台相机前,待相机扫描全身;接着,一人高的屏幕上会生成一幅由微生物构成的影像:白色部分勾勒出了皮肤的轮廓,明亮的颜色突出表现了器官,并模拟它们在体内的活动 。这幅影像会随着游客的移动而移动 。游客可以挥手,选择不同的器官,了解皮肤、肠、胃、头皮、嘴、鼻子等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状况 。游客可以由此知道哪些微生物生活在哪些特定部位,以及它们在那儿会怎样活动 。这个展示装置所呈现的内容,浓缩了微生物学家几十年来的发现:从肯德尔到罗斯伯里,再到雷尔曼——可以说,整座博物馆都在向这一段微生物发现史致敬 。馆内还展示了一排地衣,它们的结构反映了19世纪的微生物学家关于共生现象的重要发现;还有一台显微镜下摆着乳酸菌,梅奇尼科夫曾经醉心于此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乳酸菌被放大了630倍,移动的样子十分可爱 。
rr这一切信息直白得令我猝不及防,游客们却很快接受了这个充斥着微生物的世界,没有人畏惧、紧缩眉头或者皱起鼻子,这着实令我惊讶 。一对夫妇站在一个红色的心形平台上,面前的“0米亲吻”(Kiss-0-Meter)告诉他们刚才接吻时交换了多少细菌 。一位年轻的女士凝视着面前摆满粪便样本的墙壁,它们分别来自大猩猩、水豚、小熊猫、小袋鼠、狮子、食蚁兽、大象、树懒、苏拉威西黑冠猴等,均直接收集自隔壁的动物园;粪便放在密封的真空罐子里,外面还封着一层有机玻璃柜 。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在细细地参观一堵放着琼脂培养皿的墙,背光灯照亮了正在琼脂中生长的霉菌和细菌,其中一些收集自我们的日常用品,可以通过这些微生物勾勒出的形状辨别它们的来源:钥匙、电话、电脑鼠标、遥控器、牙刷、门把手和长方形的欧元纸币 。他们呆呆地盯着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形成的橘色小点,肠球菌(Enterococcus)铺开的一块蓝色小垫子,以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留下的铅笔涂鸦般的灰色印迹 。
rr与我一同乘坐电梯上楼的那家人,此刻正在仔细地欣赏一幅覆满整面墙壁的漂亮图画,这是卡尔·乌斯“生命之树”的另一种呈现 。动植物退居画面的一角,细菌和古菌占据主干和枝条 。那一家人中的父亲出生时,可能还没有任何人发现古菌的存在,而他的孩子们现在已经在这个著名的景点学习它们 。
rr微生物博物馆展现了人类350年来不断增长的微生物知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面对它们不断改变的态度 。在这里,微生物不再是遭受忽视的次等生物,也不再是预示凶兆的坏东西 。在这里,它们看起来奇妙、美丽,非常引人关注 。在这里,它们就是明星 。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写道:“确实,那些伟大的创始者要等升到天上,成为明星,左右着我们的命运以后,才会引起我们大多数人的重视 。”②她笔下所写的,可以是那些为我们揭开微生物奇妙世界的科学家,也可以是微生物本身 。
rr①源自希腊语,用以表达发现某件事物、真相时的感叹词 。最早为阿基米德所用,后来成为各领域,特别是科学研究领域中感叹重大发现的流行词 。——译者注
rr②译文来自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米德尔马契》,项星耀译 。——译者注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