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襄阳 襄阳的中国之最

楚风浩浩,汉水汤汤 。巍巍古城墙,彰显着襄阳的厚重,历史的久远,文化的传承 。心若怀古,必然趋之若鹜 。前脚刚到襄阳,后脚便要踏访 。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
蜿蜒曲折厚实高耸的城墙,与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一道,结成了固若金汤的城堡 。外防敌寇,内安民众,把襄阳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形成一道绚丽灿烂坚实厚重的文脉,始终闪耀在荊楚大地 。
荆襄之地,处中华腹中,居楚鄂西北,遏汉江中游,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凭山之峻,据江之险,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一代代历史名人巨匠汇聚于此,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古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该城墙总长为733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 。
据史料记载:襄阳古城起源于春秋初期,是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楚军王师出入的聚散地,是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 。西汉时,襄阳护城河已经成为全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 。整个襄阳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自古被誉为“铁打的襄阳” 。然而,这铁打的襄阳,屡经战火,饱受催残,加之风吹日蚀,如今已是遍体鳞伤,更显沧桑 。城墙斑驳,青砖破损,凸凹不平 。这是沧桑岁月的见证,是历史风云的见证 。
我在临汉门前,停留了一下 。抬头仰望,眼前是高耸威严的古城门,回头看去,身后是滔滔不绝的汉水 。临汉门与汉水相距咫尺,故尔得其名吧,我想 。襄阳古城墙共有六座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虽历经沧海桑田,全城轮廓尚存 。清代重修的小北门城楼仍然耸立城头,重檐九脊,状极雄浑,近城街市,古貌犹存 。进城门,登城墙,随着涌动的人流,一步一台阶,一步一张望 。我好像在寻找什么,但又不知道要找什么 。是那楚风遗韵,是那倾国倾城,还是那金戈铁马?人声喧嚣,城墙静默,只有那脚下的青砖在诉说着风云的变幻,只有那遗存的垛堞在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只有那滔滔汉水在描绘着历史的画卷 。登楼远眺,北有汉江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廓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 。楚风浩荡,阳光万里,眼望烟波浩渺的汉水,手摸历经风雨的城墙,思绪万千,起伏不断,一时之间,如同走进了历史的长廊,耳边响起了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声音,眼前浮现出架云梯、渡城河、刀光剑影、攻城拔寨的情景 。
烽火熄灭,风云过后,一切都趋于平静 。回归现实,面对古城,我在想,什么固若金汤,什么坚如磐石,什么易守难攻,都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 。就如脚下的汉水,穿越历史,穿越时空,绵延万里,依然势不可挡,滚滚东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而不是一城一池一山一脉 。人心相向,山脉相连,自然牢不可破,任它风霜雪雨,任它刀山火海,都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 。
回望襄阳古城,楚天雄风,浩气如虹;汉水滔滔,一去不返!子曰:逝者如斯夫!是也!
【印象襄阳 襄阳的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