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介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表现形式、法律规制、行为的界定和危害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外文名:abuse of dominant position
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
表现形式: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又被称为: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领域:经济
定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又被称为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是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位后滥用这种地位,对市场中的其他主体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或排斥竞争对手的行为 。结构主义理论市场结构的不同,势必造成经济运作的差别,企业一旦拥有市场支配地位,一定会滥用这种支配力量,扼杀创造力,妨碍竞争 。主张政府重点控制市场结构,对大企业原则上加以禁止,并及时分割市场上出现的独占企业,消除它们的垄断力,防止垄断势力的市场竞争的威胁 。行为主义理论法律禁止具有市场控制地位的企业利用其市场控制能力,在相关领域内,阻止新的市场进入者进入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 。占有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利用这种支配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才被反垄断法所禁止 。欧盟竞争法第86条因为一个或多个在共同市场内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滥用这种地位的任何行为,可能影响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因与共同市场不相容而被禁止;特别是禁止包含下列内容的滥用行为:(1)直接或间接地实行不公平的购买或销售价格,或其他不公平的交易条件的;(2)限制生产、市场或技术发展,损害消费者利益的;(3)在相同的交易情形下,对交易对方当事人实行不同的交易条件,因而置其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的;(4)要求对方当事人接受与契约主体在本质上或商业惯例上无关联的附加义务,作为签订契约的前提条件的 。表现形式不正当的价格行为(1)占有支配地位的企业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或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确定、维持和变更商品价格,以高于或低于在正常状态下可能实行的价格来销售其产品;(2)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使得消费者应当享有的部分福利转移给垄断厂商;同时也妨碍了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对竞争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差别对待(1)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就其所提供的商品的价格或其他交易条件给予明显区别对待的行为;最常见的形式是价格歧视 。(2)卖方对购买相同等级、相同质量货物的买方要求支付不同的价格,或买方对于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货物的卖方要求不同的价格,从而使相同产品的卖方因销售价格不同或买方因进货价格不同而获得不同的交易机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公平竞争 。(3)同一产品的不同批发价会直接影响到零售价,不同的零售价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 。强制交易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採取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的方法,迫使其他企业违背其真实意愿与之交易或促使其他企业从事限制竞争的行为 。(1)强迫他人与自己进行交易;(2)强迫他人不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交易;(3)迫使竞争对手放弃或迴避与自己竞争等等;(4)强迫交易罪:《刑法》第226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拥有经济优势的一方利益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强行搭配销售购买方不需要的另一种商品或服务,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1)搭售的目的是为了将市场支配地位扩大到被搭售产品的市场上,或妨碍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这个市场 。(2)搭售的好处:将关联商品一起销售能够节约成本和开支 。在出售机器和设备的时候,特别是在出售高科技产品的时候,生产商或销售商要求购买者一併购买他们的零部件或辅助材料也常常是合理的,这有利于产品的安全使用,或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商品的声誉 。(3)判断一个搭售行为是否合理应当考虑的因素:搭售是否是出于该商品的交易习惯;被搭售的商品若分开销售,是否有损于商品的性能和使用价值;搭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4)对搭售行为的评价:法律禁止的搭售首先是一种不合理的安排 。如果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买方购买一定的配套产品不应当属于禁止之列 。违法的搭售行为必须具有严重的反竞争效果,即通过搭售会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从而给市场竞争带来显着的不利影响 。在识别一个搭售行为是否具有反竞争性时,应当考虑搭售企业的搭售目的、市场地位、相关的市场结构、商品的特性等许多因素 。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是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一个或多个经营者为排挤现有竞争对手或阻止新的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以维持其垄断地位,无正当理由地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持续销售商品,并且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以后又规定垄断价格的行为 。独家交易,又称排他性交易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一切经销商在特定市场内只经销自己的商品,不得经销其他企业的同种或同类商品,包括经销商只向製造商独买、製造商只向经销商独卖 。(1)有利于效率的因素:能使製造商和经销商长期稳定供销渠道,降低交易成本;使经销商从事单一的或固定的商品的经营,从而集中力量促销;可以提前开展促销活动,增强一定的竞争效果 。(2)限制竞争的性质:会阻止其他製造同类产品的製造商进入市场,也会限制经销商的营业自由而损害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供货渠道狭窄,选择的余地相应减少,同时由于同一层次上销售同一商品的经营者之间缺乏竞争,销售者产生垄断地位对消费者的利益可能产生损害 。7.拒绝交易拒绝交易又称抵制,是指占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拒绝向其购买者销售或购买商品的行为 。其典型的行为是拒绝供货 。8.限制转售价格维持转售价格又称维持转售价格垂直固定价格,是指供应商确定销售商向客户转售商品的价格 。法律规制相关市场的确定1.相关市场:向共同的买者销售具有竞争性产品的所有卖者 。竞争性产品包括相同的产品以及在价格、质量或用途等方面具有替代性的产品 。2.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关键在于划定可替代的产品 。(1)消费者需求的可替代性:如果消费者对两种产品就其价格、品质和用途都认为是可替代的,则该两种产品应属于同一市场 。(2)生产者供给的可替代性A 供给弹性(当涉案厂商将产品价格抬高某一百分数时,市场上相同产品的供给量相应增加的比例):若供给量增加的比例十分敏感,表示其他厂商容易转换生产,厂商价格的抬高可能不易维持 。反之,若供给的弹性很低,则表示涉案厂商抬高价格后,可能由于高进入障碍或高转换成本,阻碍其他厂商增加相同产品的供给量 。B潜在竞争:当涉案产品的价格足够高时,有可能诱发其他生产者的生产,从而使市场的供给增多,形成对产品价格的抑制 。潜在竞争不是当前事实上存在着的竞争,而是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的预测 。如果因为企业间的限制竞争协定,或因为企业合併,使市场上潜在的竞争者放弃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即放弃与市场现有企业相竞争的机会,这种限制竞争就是限制了市场上潜在的竞争 。C这个潜在的市场进入被视为遏制市场势力的力量的条件:a及时性:潜在的竞争者能够及时进入市场,从而可以及时遏制合併企业对产品进行涨价的趋势;当局只是考虑那些在两年内可以对市场产生显着影响的进入 。b.可能性:进入市场的企业可获得适当的销售机会,以企业合併前的价格销售产品可以获利,并且这个价格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这样,潜在的进入者才可能进入市场 。c.充分性:进入者要具备足够的生产技术和财力,能充分实现其销售产品的机会,这才能有足够的力量阻止或抵销合併的反竞争效果 。3、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地域市场是消费者能够有效地选择各类竞争产品,供应商能够有效地供应产品的一定区域 。确定相关地域市场应考虑的因素:(1)区域间交易的障碍A.交易成本的障碍----产品的运输成本;B.法律上的障碍----政府管制(2)产品性质:孟德斯鸠: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係 。市场支配地位的判定市场支配地位,即市场控制力、市场垄断力或市场支配力,是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在特定市场上具有的控制价格或排除竞争的能力 。1.英国:特定商品或劳务在英国占总供给的1/4,且由单一个人或一家厂商或一群没有竞争的厂商提供,即被认为对市场具有支配力 。2.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第22条第3款:(1)企业就某种特定的商品或服务至少占有其1/3的市场份额,则推定该企业为控制市场的企业;但该企业在上界营业年度的营业额低于205万马克的,不适用上述推定;(2)如果3个或3个以下企业共同占有其50%或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或者5个或5个以下企业共同占有其2/3或2/3以上的市场份额,则推定符合具有市场控制力的条件,但在上界营业年度的营业额低于1亿马克的,不适用上述规定 。3、日本:一个事业人市场占有率在1/2以上、或二个事业人市场占有率达3/4以上,且年度营业额超过500亿者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法律责任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2.行政处罚:德国----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卡特尔局可以禁止该企业从事滥用行为 。3.民事赔偿:日本----进行私人垄断----的事业者,对被损害者负有损害赔偿的责任 。美国----垄断企业的受害者可就其损失提起3倍赔偿之诉 。4.刑事处罚----罚金、拘役和有期徒刑等;韩国:1亿以下罚金和2年以下徒刑,并实行法人和行为人的“两罚”原则 。行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反垄断法并不禁止市场支配地位本身,而只是禁止支配地位滥用的行为 。如何判定一个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是否实施了滥用行为,反垄断法必须制定一个标準 。借鉴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中所列举的支配地位滥用行为之情形,笔者认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1)企业已取得市场支配(或优势)地位 。这是企业实施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前提条件,也是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主体要件 。(2)具有支配地位的企业必须实施了支配地位滥用的行为 。这是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客观方面 。如果以合法竞争的方式或以国家或政府授权的方式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在法律允许的範围内生产、销售其产品或提供其服务的行为,不仅不为法律所禁止,而且还为法律所保护 。只有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所实施的市场行为限制了有效的、自由的竞争,损害了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时,反垄断法才对之予以禁止和规制 。(3)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实施的市场行为破坏了自由的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则该市场行为即被认定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 。这是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客体要件 。由此可知,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客体(对象)为自由的竞争秩序、其他竞争者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该类企业实施的市场行为没有对以上客体造成任何损害后果,那幺该类企业的市场行为就不能认定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而为反垄断法所禁止和规制 。(4)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利用其支配地位的优势,在与交易相对人为市场交易行为时,出于限制、阻止、遏制竞争之目的,故意採取低价倾销、搭售以及附加不合理条件、诋毁竞争对手等手段以造成将竞争者排挤出该相关市场的结果,从而实现其攫取高额利润的愿望 。这是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主观方面要件 。以上四个要件同时具备,该类企业的行为才能构成支配地位滥用行为 。行为危害反垄断法之所以规制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是因为该行为给自由竞争、其他竞争者以及消费者带来诸多危害 。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破坏完全的自由竞争秩序,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对之进行分析和探讨 。产品的价格是供给与需求双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按给定的价格需要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价格和需求条件 。在需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低,人们购买该种商品的数量就越多 。若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那幺消费者购买慾望也会随之变化 。需求与供给均影响产品的价格,当供给变化时,产品的价格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供给是企业在给定价格水平的一定时间内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是价格和供给条件的变化 。在供给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就越多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条件发生变化,产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既起到指示器的功能,又起到驱动器的功能 。价格对市场竞争的作用如下:(1)价格可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在需求者之间进行分配,主要是通过价格调整进行的 。(2)市场竞争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 。竞争机制不仅是自由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徵,而且是调整个人私利与社会公益之间的矛盾的主要力量 。正是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得人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己之心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契合 。边沁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两种相互对立的竞争所决定的 。即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竞争不仅使人们的“利己之心”与社会公共利益达成了一致,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最最佳化配置 。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制定具有控制力 。如果该企业实施低价倾销行为、价格歧视行为或牟取暴利等滥用行为时,必影响市场的供求关係变化,进而影响商品的价格,最终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被打破,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受损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违背了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和价格理论,而成本和价格是影响自由竞争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破坏完全的自由竞争秩序,反垄断法对之必须进行规制,以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 。其次,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存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佳化配置 。过去人们是从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出发,承认某些行业的自然垄断地位 。然而,实践证明,任何垄断行业都是以高成本、低效率以及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因循守旧和保守主义为特点的 。垄断企业为了取得最大的垄断利润,常常将价格提到大大高于成本的水平,从而使部分社会收入不合理地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自己的手中 。例如,儘管从德国科隆往美国洛杉矶打电话的费用事实上仅是科隆市区内电话费用的一半,但是因为国家电信的垄断,世界各国的国际话费一般都大幅度高于国内话费 。1此外,垄断企业为了维护垄断高价,还往往降低生产数量,减少对市场的供给,从而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 。另外,包括垄断企业在内的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其竞争力远远超过相关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因此,该类企业在制定自己的销售策略时可忽视其他竞争者之存在 。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该类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对其产品或服务价格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市场供求状况,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最佳化配置 。“如果像亚当·斯密的着名论断那样,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指导,那幺,价格制度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挥经济交响乐队的指挥棒 。”最后,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支配地位滥用行为排除、妨碍、限制了竞争,其他经营者被拒于相关市场之门外,不能正常地、公平地参与竞争,其利益受到了损害 。从居于支配地位企业的角度来看,反垄断法对其滥用行为的规制好像是对其不利而仅仅对其竞争对手有利 。从短期来看,居支配地位企业的滥用行为如牟取暴利的行为可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在相关市场领域内长期缺乏实质性的竞争,该类企业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失去竞争活力,至此该类企业不再注意经营管理水平,在技术上停滞不前,对新进入该相关市场的生产可替代产品的其他行业或国外的经营者失去抵抗力,从而最终毁灭了“自己” 。换一个角度讲,反垄断法对支配地位滥用行为进行规制在以下三方面有益于经营者: 第一,经营者也是购买者,其享有反垄断法对购买者或者消费者所带来的好处,如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第二,反垄断法通过对滥用行为进行规制,维护了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对投资者和企业家开放了市场,为其他经营者引进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使经营者受益;最后,经常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上练过兵的经营者可以大大提高其竞争实力,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化和锻鍊了其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所需要的素质,使其不仅具有更完善的经营管理和革新性,而且在分配、销售和组织结构上更科学、更合理 。可想而知,在国内没有竞争压力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罕有成功者 。因此反垄断法必须规制支配地位滥用行为,以维护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从而保护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破坏了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消费者不能得到质高价优的商品,无奈不得不购买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品,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在我国,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公用企业,该类企业的滥用行为以搭售及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为其典型形式 。支配地位滥用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表现为具有支配地位企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该类企业不仅将其竞争者逐出相关市场,而且可能通过垄断高价(以弥补掠夺性定价所受损失)来盘剥消费者 。即使该类企业不制定垄断高价,但由于该市场上缺乏了竞争,产品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消费者因无其他替代产品可供选择,消费者的最终利益受到了损害 。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必须规制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 。规制该类行为所採取的措施是通过保护竞争机制不受扭曲,以发挥市场机制最佳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并可惠及消费者 。相关法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2019年6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公布)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本规定所称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 。第三条 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查处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案情较为複杂或者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三)市场监管总局认为有必要直接查处的 。前款所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可以指定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授权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範围,或者虽属于本部门查处範围,但有必要由市场监管总局查处的,应当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 。第四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经营者 。第五条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本条所称其他交易条件是指除商品价格、数量之外能够对市场交易产生实质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品种、商品品质、付款条件、交付方式、售后服务、交易选择、技术约束等 。本条所称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包括排除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延缓其他经营者在合理时间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导致其他经营者虽能够进入该相关市场但进入成本大幅提高,无法与现有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等情形 。第六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确定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考虑一定时期内经营者的特定商品销售金额、销售数量或者其他指标在相关市场所占的比重 。分析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可以考虑相关市场的发展状况、现有竞争者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商品差异程度、创新和技术变化、销售和採购模式、潜在竞争者情况等因素 。第七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二项,确定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採购市场的能力,可以考虑该经营者控制产业链上下游市场的能力,控制销售渠道或者採购渠道的能力,影响或者决定价格、数量、契约期限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以及优先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以及需要投入的其他资源的能力等因素 。第八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确定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可以考虑该经营者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融资能力、研发能力、技术装备、技术创新和套用能力、拥有的智慧财产权等,以及该财力和技术条件能够以何种方式和程度促进该经营者业务扩张或者巩固、维持市场地位等因素 。第九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四项,确定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可以考虑其他经营者与该经营者之间的交易关係、交易量、交易持续时间、在合理时间内转向其他交易相对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第十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第五项,确定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可以考虑市场準入、获取必要资源的难度、採购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情况、资金投入规模、技术壁垒、品牌依赖、用户转换成本、消费习惯等因素 。第十一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和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十条规定认定网际网路等新经济业态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以考虑相关行业竞争特点、经营模式、用户数量、网路效应、锁定效应、技术特性、市场创新、掌握和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及经营者在关联市场的市场力量等因素 。第十二条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和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十条认定智慧财产权领域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以考虑智慧财产权的替代性、下游市场对利用智慧财产权所提供商品的依赖程度、交易相对人对经营者的制衡能力等因素 。第十三条 认定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除考虑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十二条规定的因素外,还应当考虑市场结构、相关市场透明度、相关商品同质化程度、经营者行为一致性等因素 。第十四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认定“不公平的高价”或者“不公平的低价”,可以考虑下列因素:(一)销售价格或者购买价格是否明显高于或者明显低于其他经营者在相同或者相似市场条件下销售或者购买同种商品或者可比较商品的价格;(二)销售价格或者购买价格是否明显高于或者明显低于同一经营者在其他相同或者相似市场条件区域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价格;(三)在成本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是否超过正常幅度提高销售价格或者降低购买价格;(四)销售商品的提价幅度是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或者购买商品的降价幅度是否明显高于交易相对人成本降低幅度; (五)需要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 。认定市场条件相同或者相似,应当考虑销售渠道、销售模式、供求状况、监管环境、交易环节、成本结构、交易情况等因素 。第十五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认定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应当重点考虑价格是否低于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随着生产的商品数量变化而变动的每单位成本 。涉及网际网路等新经济业态中的免费模式,应当综合考虑经营者提供的免费商品以及相关收费商品等情况 。本条所称“正当理由”包括:(一)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和积压商品的;(二)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的;(三)在合理期限内为推广新商品进行促销的;(四)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第十六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通过下列方式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一)实质性削减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数量;(二)拖延、中断与交易相对人的现有交易;(三)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新的交易;(四)设定限制性条件,使交易相对人难以与其进行交易;(五)拒绝交易相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合理条件使用其必需设施 。在依据前款第五项认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综合考虑以合理的投入另行投资建设或者另行开发建造该设施的可行性、交易相对人有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该设施的依赖程度、该经营者提供该设施的可能性以及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等因素 。本条所称“正当理由”包括:(一)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无法进行交易;(二)交易相对人有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出现经营状况恶化等情况,影响交易安全;(三)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将使经营者利益发生不当减损;(四)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第十七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从事下列限定交易行为:(一)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二)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三)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特定经营者进行交易 。从事上述限定交易行为可以是直接限定,也可以是以设定交易条件等方式变相限定 。本条所称“正当理由”包括:(一)为满足产品安全要求所必须;(二)为保护智慧财产权所必须;(三)为保护针对交易进行的特定投资所必须;(四)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第十八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一)违背交易惯例、消费习惯或者无视商品的功能,将不同商品捆绑销售或者组合销售;(二)对契约期限、支付方式、商品的运输及交付方式或者服务的提供方式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三)对商品的销售地域、销售对象、售后服务等附加不合理的限制; (四)交易时在价格之外附加不合理费用;(五)附加与交易标的无关的交易条件 。本条所称“正当理由”包括:(一)符合正当的行业惯例和交易习惯;(二)为满足产品安全要求所必须;(三)为实现特定技术所必须;(四)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第十九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条件上实行下列差别待遇:(一)实行不同的交易价格、数量、品种、品质等级;(二)实行不同的数量折扣等优惠条件;(三)实行不同的付款条件、交付方式;(四)实行不同的保修内容和期限、维修内容和时间、零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售后服务条件 。条件相同是指交易相对人之间在交易安全、交易成本、规模和能力、信用状况、所处交易环节、交易持续时间等方面不存在实质性影响交易的差别 。本条所称“正当理由”包括:(一)根据交易相对人实际需求且符合正当的交易习惯和行业惯例,实行不同交易条件;(二)针对新用户的首次交易在合理期限内开展的优惠活动;(三)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第二十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本规定第十四条所称的“不公平”和第十五条至第十九条所称的“正当理由”,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有关行为是否为法律、法规所规定;(二)有关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三)有关行为对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有关行为是否为经营者正常经营及实现正常效益所必须;(五)有关行为对经营者业务发展、未来投资、创新方面的影响;(六)有关行为是否能够使交易相对人或者消费者获益 。第二十一条 市场监管总局认定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二)经营者实施了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三)经营者实施相关行为不具有正当理由;(四)经营者相关行为对市场竞争具有排除、限制影响 。第二十二条 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电信、有线电视、邮政、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领域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第二十三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职权,或者通过举报、上级机关交办、其他机关移送、下级机关报告、经营者主动报告等途径,发现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第二十四条 举报採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书面举报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三)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相关事实和证据;(四)是否就同一事实已向其他行政机关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 可以要求举报人补充举报材料 。第二十五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经过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必要的调查,决定是否立案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市场监管总局在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可以委託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可以委託下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 。受委託的市场监管部门在委託範围内,以委託机关的名义实施调查,不得再委託其他行政机关、组织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时,可以根据需要商请相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协助调查,相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十八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製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一)经营者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二)案件来源及调查经过;(三)违法事实和相关证据;(四)经营者陈述、申辩的採纳情况及理由;(五)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六)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期限;(七)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複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九条 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被调查期间,可以提出中止调查申请,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採取具体措施消除行为影响 。中止调查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由经营者负责人签字并盖章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事实;(二)承诺採取消除行为后果的具体措施;(三)履行承诺的时限;(四)需要承诺的其他内容 。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调查核实后,认为构成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不再接受经营者提出的中止调查申请 。第三十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被调查经营者的中止调查申请,在考虑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后果、社会影响、经营者承诺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具体情况后,决定是否中止调查 。第三十一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中止调查的,应当製作中止调查决定书 。中止调查决定书应当载明被调查经营者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事实、承诺的具体内容、消除影响的具体措施、履行承诺的时限以及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承诺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第三十二条 决定中止调查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对经营者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 。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书面报告承诺履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经营者已经履行承诺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并製作终止调查决定书 。终止调查决定书应当载明被调查经营者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事实、承诺的具体内容、履行承诺的情况、监督情况等内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恢复调查:(一)经营者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承诺的;(二)作出中止调查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中止调查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实的信息作出的 。第三十四条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作出中止调查决定、终止调查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告知前,应当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向被调查经营者送达中止调查决定书、终止调查决定书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 。第三十五条 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依法向社会公布 。其中,行政处罚信息应当依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三十六条 市场监管总局应当加强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指导和监督,统一执法标準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规定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第三十七条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 。经营者因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经营者能够证明其从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被动遵守行政命令所导致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调查、处罚程式未做规定的,依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式暂行规定》执行,有关时限、立案、案件管辖的规定除外 。反垄断执法机构组织行政处罚听证的,依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