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 。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 。
考官出题要“锁院” 锁不住那只行贿手
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 。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 。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 。
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经、文人汪大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采访人员,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 。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 。
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 。明代弘治年间就发生过一件事,还牵扯到江南才子唐伯虎 。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 。一年后,他与同乡好友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 。徐经花重金买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 。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 。两人酒后兴致上来,还拿手里的题目考问他人 。会试进行以后,有人发现所出题目与他们说的一模一样,将此事告发 。程敏政被关进了监狱,唐伯虎和徐经等被剥夺了举人的名分 。这件考题泄露案坊间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唐伯虎只是跟着徐经去程家串门,并没有贿赂考官之举,是被人打了小报告而受到冤枉 。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徐雁平老师说,到清代时,为防止各个考官在考前与人串通,朝廷会按各省省会离北京的远近及其所需日期,于考前不同时间派出考官 。
“尽管制度严密,但总有漏洞,有些考生可以根据考官的来源猜测考题 。”徐雁平说,各地考官来自哪里是不对外公布的,但仍有上层人士能够打探到消息 。如果考生知道本次的考官是谁,便可以进一步探知他为人做学问的专长兴趣,然后再琢磨考官以往所出试题 。徐雁平举例,清代文人汪大燮致族弟汪康年的信中记载了揣摩考题的秘密:“倘主试为师门中人,恐李木斋到浙,大约必有此题……”他还提醒弟弟要携带《元秘史》 。
有人专吃“考试饭” 考前热卖“真题”
今天的学生在考试前常常陷入题海,走进书店,“真题”“模拟试卷”“作文选”……让人眼花缭乱 。那么,古代有这样的补习材料吗?喜欢古装剧的观众立即会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不少电视剧都有考场外书商贩卖历年“真题”的剧情 。这回,电视剧没骗人 。
主角:清代文人吴光槐
徐雁平告诉采访人员,不少史料中都记载,在科考前,各地的书商便闻风而动,编写考试用书 。比如,明清时从“四书五经”中取题考八股文,编书的内容就是早些年的八股文,还有删节版的四书五经、往年的考题,等等 。在科考之前,书商赶到省会城市去卖,甚至有江南的书卖到了山西去,大约一两银子一本,“在今天看来,那都是畅销书 。”
徐雁平说,编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有些确实由作者本人编写,有些人还盗用专家的名;还有人出版这样的书是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风雅,请来两个穷书生编写,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个人的名气便随着考题大热了 。
在明清小说中,对此也有着墨 。南京大学研究明清小说的苗怀明老师说,《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出了《历科墨卷持运》 。这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作文选”,不仅有历年的作文选编,而且还有点评 。马二先生虽然科场不利,但靠着这份事业衣食无忧 。
- 揭秘川岛芳子的生死之谜大清格格怎么成了汉奸?
- 特库姆塞是印第安人吗?他有着怎样的传说
- 揭秘:周宣王姬静是如何忽悠秦庄公兄弟的?
- 富二代胡亥的残忍:杀害12位公子10位公主
- 赵云为何不是第一流武将终究不是偏心惹的祸
- 为何说乾隆重臣毕沅是历史上最侥幸的状元
- 宋朝有骨气的文状元:国难当头文天祥从容就义
- 康熙的溺爱竟间接毁了一个大有前程的儿子!
- 梁山108好汉中的6大无用之人纯粹打酱油
- 真实的狄仁杰浅陋小气曾想帮堂姨儿子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