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中慈禧对曾国藩不满: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四 )


慈禧此时临阵易将,可见对曾国藩已有疏离之意 。一则因为朝野舆论已经对准了曾国藩,继续用他也不利于自己的威信;二则已开始担心曾国藩不能正确理解和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意图;三则发现曾国藩办事拖拉,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还每天下围棋、看古书、写家信、会客,效率极低 。
8月7日,慈禧来信:“(法公使)罗淑亚无理要挟,所请府县抵偿一节,万无允准之理 。”“令曾国藩取具该府县等亲供,以其迅速了解 。”可见慈禧并没有同意法国公使和崇厚的意见,而且对曾国藩的拖拉作风表示着急,因此再次相催,态度还算平和 。
8月12日,慈禧再次重申:“(对洋人)非理之求,断难迁就 。此时对滋事之犯按律惩办,则洋人自不至节外生枝,再归咎于府县 。”这又是催促,让他抓紧处理其他罪犯 。据慈禧自己说,抓紧处理滋事罪犯,她这是为了保护府县 。所以,信中她还指示:天津府、县不解押来京,就在天津接受调查 。

但是事情突然有变——直隶按察使钱鼎铭将曾国藩放走府、县的事给慈禧报告了 。
慈禧对曾国藩办事拖拉的不满一下加大 。她不允许曾国藩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自行其是,也不能容忍曾国藩对她有任何轻慢和隐瞒 。因此她不再顾及这位已60岁的耿耿老臣的面子,立即翻了脸 。
8月16日,慈禧大怒,发去500里加急,怒斥曾国藩:“(闻讯)不胜诧异!张光藻、刘杰以奉旨治罪人员,即使患病属实,亦应在天津听后查办 。乃该阁员等,一赴顺德,一赴密云,捏病远避,直视谕旨如弁毛,尚复成何事体!朝廷令该割员赴津,实曲示保全之意 。乃皆不能体会,置身事外 。曾国藩率行给假他出,实属不知缓急 。若再托词远避,国法具在,岂能宽宥!”慈禧如此对曾国藩指名道姓的训斥,这还是第一次 。
发过这次火之后,慈禧气还未消 。8月19日,又发上谕:“近来内外臣工,遇事机紧急,徒事张皇,迨祸患略平,则又泄沓成风 。似此因循成习,何时可冀自强?何时可平外患?”显然这都是借题发挥的无名火,也因曾国藩而起 。
形势迅速逆转 。8月21日,江苏巡抚丁日昌到津 。次日慈禧发来上谕,要求丁日昌加大办案力度:“该督(丁日昌)到津后,统筹全局,次第办理,令速缉凶,详讯严办 。对为首滋事及下手之人严拿务获,讯取确供,按律议抵 。催取府县亲供,及早结案 。”慈禧催得很紧,既给了政策,也定了调子,也交了方法,对府县也不宽容了 。曾国藩实际上也就靠边站了 。
接到慈禧批评的上谕,曾国藩傻了眼 。8月26日,他赶紧给慈禧去信,对他放走府、县一事进行辩白:“该员(府、县)六月十六日撤任以后,即行请假,臣见其本无大过,故允其所请,其时尚未奏参也 。”曾国藩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在解释的同时,赶紧服软表决心,说请太后放心,他一定要尽快“查拿(其他)凶犯,从严承办,以杜外患”,“理合会同江苏抚臣丁日昌具折驰报”,不再拖拉 。
这些解释和态度,已经不足以扭转慈禧的看法,更不可能取得慈禧的谅解 。感觉伤了自尊的慈禧,已经把与曾国藩的君臣际遇彻底翻过 。他觉得这位封疆大吏已经十分碍眼,甚至不愿再看到他在眼前晃动 。而曾国藩却老年昏聩,没有把事情看得很重,他看不到慈禧已经嫌弃自己的现实,也想不到慈禧会对自己这样一个功臣做出处置 。
也是曾国藩命该如此,就在慈禧与曾国藩君臣政治蜜月已经结束的当口,南方传来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的消息 。慈禧得到报告,立即有了主意,因为打发曾国藩的机会出现了 。8月30日,慈禧果断颁下谕旨:“曾国藩着调补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着李鸿章调补 。”曾国藩被调离直隶退回到江南,其所经办的津案也半途而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