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每次提起王振,大都是把他作为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来批判 。说他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政治对手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曾建铸造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悬于宫门之上 。那么宦官出身的王振为什么能够专权呢?这就要从明代政府运行的机制说起 。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所有政事都集中到皇帝手中,由皇帝乾纲独断 。朱元璋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可以保证国家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也能有效防止臣下搞鬼 。但是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要求皇帝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庞杂的事物 。其次,对皇帝的精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还有,如果是幼主继位,如何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宣宗去世,年方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就面临着这一问题 。于是,大臣们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政治运行制度,重新设计了一套制度,这就是“票拟-批答”制度 。在新的政治运行制度中,司礼监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为皇帝年幼,所以需要在司礼监太监的帮助下处理阁臣票拟的奏折,即皇帝用朱笔做出批示 。因此,虽然政事的处理先要听内阁的意见,但是最终拥有决定权的还是皇帝 。这一制度本来还是保证了皇帝的最高权力,但是在很多时候皇帝会授权司礼监代为批红 。这套制度的最大缺点在于决策的隐蔽化,这也给了司礼监太监在其中搞鬼留下了空间,而且内阁从此也不能抛开司礼监也独自处理国家政事 。明英宗即位后,就任命王振执掌司礼监 。王振也由此掌握了协助皇帝“批红”的大权,这也是他后来能专权的最重要的原因 。
除此之外,当然还与王振深得英宗皇帝的信任有关 。正统十一年(1446年),英宗皇帝为了表彰王振,曾赐给他一份敕书 。敕书中说:“肆我皇考,念尔为先帝所器重,特简置朕左右 。朕自春宫至登大位,前后几二十年,而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克尽乃心,赞翊维持,糜所不至 。正言忠告,禆益实多……”二十多年来,朝夕陪伴,又怎么不会取得英宗皇帝的信任呢!从平时英宗皇帝亲切的称呼王振为“大伴”也不难看出一二 。
【明朝第一个专权太监王振,是怎么专权的?】
- 李自成曾遭部下送绿帽:手下拐走其老婆投降明朝
- 1644年大动荡是明朝276年积弊的结晶不是偶然!
- 揭秘:为何说明朝皇帝朱棣是个大流氓?
- 中国最著名的六大世界之最 明朝中国之最
- 从大伴到罪臣揭秘明朝权阉冯保获罪的四大伏笔
- 明朝嘉靖年间40个日本浪人从杭州一路打到南京
- 明朝历史上后宫中壬寅宫变是因何发生的?
- 解密最早的快递业务:明朝已经有了相关的业务
- 明朝的锦衣卫:皇帝叫你三更死绝不让你活五更
- 第一个因自拍惹出杀身大祸的美艳皇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