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最后的外交演出:代表清朝签署辛丑条约( 二 )


李鸿章忍辱斡旋
李鸿章来到北京后,随即便与庆亲王奕劻开始拜访各国使节,提出停战议和 。各国因为尚未就制裁中国的条件达成一致,而对此严加拒绝 。
最先,甚至两位代表的资格都不被承认 。俄国因与日本在东亚的利益冲突,首先反对被日本“保护”的奕劻的代表资格,而深知俄国心思的英国,又竭力反对俄国的主张,并针锋相对地不承认李鸿章的全权代表资格 。
德国对于李鸿章提出的议和建议反应最为激烈 。德国人以克林德被杀一事大做文章,强行为瓦德西谋取了联军总司令一职 。这位未曾与义和团、清军作战,联军攻破北京后才迟迟赶来的总司令,一入北京,便住进了中南海仪鸾殿,不久之前这里还是大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寝宫 。李鸿章求见时,瓦德西态度强硬,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理睬李鸿章、奕劻,根本没有议和的意思 。他继续派出联军向四面进攻,控制了西至山西、东至山海关、北至张家口、南至正定的直隶广大区域,并不时放言要渡过黄河攻击流亡的清廷 。
对此,李鸿章毫无办法,一向傲慢的他,也只能忍受着这样的屈辱,继续斡旋 。这次,他一人要同时与十一个国家周旋 。
《辛丑条约》签订过程困难重重
11月13日,清廷第二次下谕惩办祸首,宣布载漪革爵职,与载勋一起暂行交宗人府圈禁,俟军务平定后再行发往盛京;溥静、载滢一并交宗人府圈禁;载濂闭门思过;载澜停全俸降一级调用;英年降二级调用;刚毅因病故免置议;赵舒翘革职留任;毓贤发往极边充当苦差,永不释回 。
清廷的这番姿态,终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11月15日,瓦德西接见了李鸿章和奕劻,并允诺很快开议和谈 。但各国认为处理祸首依然过轻,所以议和迟迟未有进展,直到一个多月后,各国作出适当让步,议和方才正式开始 。
12月24日,因李鸿章患感冒,奕劻一人前往西班牙使馆,会见英、美、法、俄、德、意、日、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十一国公使,接受各国所定的《议和大纲》十二条 。这一大纲即是后来《辛丑条约》的雏形,按此实行,中国的基本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将为各国牢牢控制 。但已无力反对的清廷只得应准,3三天后,清廷发谕称:“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 。惟其中利害轻重详细节目,设法婉商磋磨,尚冀稍资补救 。”
清廷批准议和大纲后,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也由此开始 。李鸿章、奕劻按照清廷旨意与各国“磋磨”,力争“稍资补救”,然而列强态度强硬,寸步不让 。
在这场漫长而无望的交涉里,李鸿章的努力只是徒然损耗着他日益衰竭的精力 。
阻碍和谈进展的关键问题,依然是列强认为清政府对于祸首的惩罚过轻 。不得已清廷于1901年2月13日第三次下诏惩办祸首 。次日又下诏,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紧接着,又在2月21日,清廷第四次下诏,对于曾经偏袒过义和团的官员痛下杀手,终于使各国满意,扫除了签约的最大障碍 。
接着,双方就赔款问题开始谈判 。列强按照每个中国人人均一两的设计,提出了四亿五千万两的赔款数额,以盐课、厘金、常关税、漕折作抵 。而且进一步恐吓清政府,不满足即不退兵,中国要多付兵费 。清廷屈服,于5月表示接受此数 。此后,各项谈判进展加快,在停止文武科举考试、惩处地方官员、禁售军火等问题上,经向列强乞求和讨价还价,也相继成议 。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它也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一件条约 。这一次虽未有割地的惩罚,但是该约所规定的驻军及使馆区制度,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置于列强的军事控制之下 。至此,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发展到它的高峰,其后,虽然有些调整、变化,但大的内容和框架已经完全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