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悬赏的怪虫的确可怕,但传播“新艾滋”的宣传太夸张 世界十大怪虫( 三 )


此后疾控中心也开始重视这类传染性锥虫病是否已经传播到了境内 。
同一个种的锥虫 , 习性却略有差异 。
布氏锥虫不再借助锥蝽进入人体 , 而是把目标放在了采采蝇身上 。
采采蝇是南撒哈拉非洲特有的物种 , 也与锥蝽有着类似的吸血、排泄传播机制 。
但在美洲不见采采蝇的踪影 , 因此克氏锥虫也只好找到锥蝽作为替代品 。
采采蝇 , 学名为舌蝇
布氏锥虫又分为罗得西亚锥虫和冈比亚锥虫两种 。
其中97%致使人患上昏睡病的罪魁祸首都是冈比亚锥虫 。
而罗德西亚锥虫则主要寄生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上 , 尤其在牛身上常见 。
患有动物锥虫病的牛
布氏锥虫对人体的攻陷也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血液淋巴期 。
这个时期与克氏锥虫类似 , 锥虫寄生在血液、淋巴中引发头痛、发烧等症状 。
而第二阶段 , 它们则对肌肉没什么兴趣 , 中枢神经系统更能吸引它 。
血脑屏障拦不住气势如虹的布氏锥虫 , 它们轻易穿越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感染 。
这时疾病则进入神经期 , 又叫脑膜脑炎期 。
显微镜下的布氏锥虫
它们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使睡眠周期中断 。
受感染的患者陷入没有规律的深睡与觉醒 , 通常白天昏睡发作而夜晚入眠困难 。
意识变得模糊 , 全身肌肉无力 , 甚至有可能出现肢体瘫痪 。
随着感染的进一步恶化 , 患者深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
最终因为器官的衰竭而再也醒不来 。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 , 就有用于治疗查加斯病和昏睡病的药物被开发出来 。
苯硝唑和硝呋莫司是杀死美洲锥虫 , 治疗查加斯病的高效药 。
在急性时期药物的治愈效果几乎能达到100% 。
然而随着感染时间的加长 , 药效也会显著减弱 。
而由于昏睡病出现的时间更早 , 对其治疗药物的研发就更加先进 。
在疾病的第一阶段就有喷他脒和苏拉明等药物用以治疗 。
而到了第二阶段 , 虽然也有相应的美拉胂醇、依氟鸟氨酸 。
但他们普遍存在对人体的副作用大、疗程复杂、毒性大等问题 , 较难施用 。
WHO免费向病害泛滥地区提供应援药物
因此两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都在患病尚浅的第一阶段 。
但是第一阶段出现的头疼、发烧等症状都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和防范 。
而一旦锥虫进一步完成更深层次的侵害 , 疾病进入第二阶段 , 治疗条件未完善的限制往往又让施救难以进行 。
因此当初只是看似随意地被蚊虫叮咬了几下 , 却可能带来致死的严重后果 。
严肃中带有一丝调侃意味的悬赏令 , 将曾经以为离我们很远的锥虫病推到了风口浪尖 。
这种在肆虐美非大陆的恶劣疾病的确应该受到警惕和重视 。
但人们也不必过度恐慌 , 毕竟我国已经先人一步采取疾控措施 。
而且医学研究也正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快速发展 。
*参考资料
Chagas disease. Wikipedia.
王盛书, 尹红, 王善雨,等. 美洲锥虫病研究进展[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3, 31(6):556-558.
Welburn S C, Fèvre E M, Coleman P G, et al. Epidemiology of humanAfrican trypanosomiasis.[J]. Trypanosomiases, 2004.
Chagas disease (American trypanosomias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rypanosomiasis, human 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