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衰败何以始于汉元帝刘奭?倚重宦官威权旁落( 二 )


倚重宦官威权旁落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终究成为大赢家 。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 。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 。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 。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 。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 。元帝虽为天子,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 。
元帝特别宠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 。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 。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宠信佞臣,元帝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而被处死 。
当然,石显能得到元帝信赖,必然有他过人之处 。“(石)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 。”(《汉书·佞幸传》)元帝“好儒”,石显乐于投其所好 。萧望之含冤而死,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石显为了逃避责任,转而向儒士示好,极力向元帝推荐大儒贡禹,让他担任御史大夫 。此举,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则迎合元帝意趣,二则讨好天下儒士,三则博得举贤任能的好名声 。此后,凡是依附石显的儒士,都会得到重用,官运亨通 。如匡衡、五鹿充宗,分别官拜丞相、尚书令 。如果不依附或反对石显,即使是元帝亲自选用的,也要被他排除 。元帝重新起用周堪,并提拔其学生张猛,石显不是在元帝面前谮毁,就是暗中捣鬼,使元帝无所适从,逐渐疏远两人 。周堪后来疾喑,不能言而卒,张猛被逼迫自杀 。
尽管石显熟悉法典,精于权术,但缺乏治国理政才能 。如此心术不正的人,不但不能造福于国家与民众,而且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贪腐的“大老虎” 。在这个“大老虎”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欺上罔下,贿赂公行,奸佞得势,正气不畅 。王昭君因为不愿出钱行贿,画师便将她丑化,不得不出塞远嫁匈奴 。
失去王昭君,让元帝顿时惊悟 。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 。司马光在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禁不住感叹:“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说白了,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让石显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帝制时代,大权旁落乃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必须善用最高权力施展抱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