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研究


汉学研究

文章插图
汉学研究【汉学研究】汉学研究,汉学术语,即中国学研究 。又称国故学,或国学研究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汉学研究
即:中国学研究
又称:国故学
类别:汉学术语
基本信息汉学研究:(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2) [sinology]∶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1. 汉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 。清 代 汉 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 。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 。又称“朴学” 。清 赵翼 《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 汉 学又哮吼 。” 胡蕴玉 《序》:“ 乾 嘉 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 汉 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 。”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 汉 学颇有研究 。”2.外国人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汉学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记日本国人语》:“ 日本 之讲 汉 学,自 伊藤仁斋 始 。” 莫东寅 《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 欧洲 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 汉 学(Sinology)于焉确立 。”3.指私塾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 。”汉学研究资源1、专题研究:巴金 佛学 佛学研究 中国佛教 古籍善本 简帛研究 简帛研究 近代中国:中国近代史研究 民族研究 摩尼教研究 唐代研究 唐代文史研究资料库(繁体)-包括陈子昂、孟浩然、李白、王维、高适、杜甫、岑参、李贺、唐人年谱分年彙编、唐人年岁速查表、唐人个别资料、新唐书百官志等研究资料 。2、小说研究 诗歌研究 中国哲学 中文研究 国学入门 经济史论坛 敦煌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先秦史 中国儒学法律史学术3、人物研究:孔子研究 孔子2000 纳兰性德研究 李白研究 苏轼研究 苏曼殊研究4、线上数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藏鲁迅(1881-1936)研究资料目录初编、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中文图书馆藏中国明清通俗小说书目提要、北大全唐诗检索系统各国汉学研究概况亚洲新加坡:以二次大战为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印度尼西亚:印尼的汉语教学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欧洲芬兰:与中国的接触可上溯与十八世纪的中期乔治亚:汉学家几乎都有自己或集体的研究课题 。捷克:有系统的进行中国研究,二战后才开始瑞典:Jonas Locnæus是瑞典第一位专门研究汉学的学者斯洛伐克:国立科学研究院远东与非洲研究所出版学术出版品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具有悠久的汉学研究历史大西洋洲澳大利亚:各大学中文课程大体上仍大同小异纽西兰:其汉学研究亦于澳洲方面有密切关係非洲:汉学研究机构1、亚洲汉学新加坡汉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台湾汉学: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汉学研究中心宗旨为倡导汉学研究风气、策划并推动汉学整体之研究与发展、协调国内外汉学研究之合作与交流,以及提供学术性之服务 。主要任务可归结为下列八项:一、调查收集汉学资料;二、提供参考研究服务;三、报导汉学研究动态;四、编印各种书目索引;五、推动专题研究计画;六、出版汉学研究论着;七、协助学人来华研究;八、举办各项学术活动 。香港汉学:香港大学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岭南大学中文系日本汉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中国学会-成立于1949年10月 。以中国相关学术研究为目的,以从事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语学研究者为主的全国性综合学会 。印度汉学:防御研究与策略分析研究所、印度文化国际研究院、甘地夫人国家艺术中心东亚部、中国研究所中国汉学: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华东师範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首都师範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武汉大学中文系2、美洲汉学:巴西、加拿大、美国3、欧洲汉学:总部、爱尔兰、德国、法国、荷兰、捷克、瑞典4、大西洋洲汉学:澳大利亚汉学研究动态1、会议:中国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南 2005.10.21-22第二届近代中国思想与制度学术研讨会 台北 2005.10.22-23第七届唐代学术文化学术研讨会 台北 2005.10.27-282005年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 南京 2005.11.9-13秦文化学术研讨会 天水 2005.11.11-132005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 中坜 2005.11.19-20第七届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 高雄 2005.11.21-22隋唐五代经学国际研讨会 台北 200511.21-23第四届先秦两汉学术国际研讨会 台北 2005.11.26-272005经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台中 2005.12.9中国文化研讨会第二届年会--中国文学与文化 波士顿 2005.12.10近世中国(960-1800)的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台北 2005.12.16-172、近期论着:王润华、杨松年主编《新马汉学研究:国大马大中文系研究状况探讨研讨会论文集》,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01,251 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在2001年2月10日至11日邀请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老师与研究生前来新加坡,共同研讨新马的汉学研究,而且以国大马大中文系师生研究成绩做为探讨的焦点 。报告由两系师生撰写,每一篇报告后面都附有详细的老师着作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书目 。国大马大中文系首次在这个研讨会,公开各自对各个汉学研究领域的成绩单 。论文集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部分为国大中文系论文,包括:国大中文系的学术研究重点与方向-王润华国大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概况-马文禅、吴福焕廿年回眸:国大中文系古典文学-陈君、李国彤国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状况-夏菁、莫显英国大中文系新马华文文学的研究-郭惠芬、韦佩仪国大中文系师生二十年来的史学研究-许齐雄、陈宝良国大中文系中国哲学研究概况(1980-2000年)-何国杰、林伟毅下部分为马大中文系论文,包括:马大中文系教职员的学术研究概况-苏庆华近十年来马来西亚汉学研究初探-陈徽治马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陈志鸿现代文学与马华文学的研究概况-林素珍马大中文系中国历史、哲学与语言学研究概况-张惠思马大中文系社会科学研究简述-祝家丰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漫步》,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 册 。本书是对外国现代一部分着名汉学家及其学术成果的论述评介 。参加执笔的各位学者都熟悉国际汉学,其间不少曾在外国任教或留学 。他们或与有关汉学家有较多交往,或对所论汉学作品有较深研究,因此书中介绍绝非泛泛之谈 。本书的编纂,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先生的创意下开始进行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包括以下文章:序 李学勤费正清与中国学 候且岸古德炜与甲骨学研究 刘学顺韩禄伯与古代哲学 邢文韩南与明清文学 萧立艾兰的汉学研究及其方法论特色 张海燕谢和耐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 王志平侯思孟与汉魏文学 王志平下册包括以下文章:瓦西里耶夫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彭迎喜查瓦茨卡娅与中国绘画美学 程英姿伊藤道治与古史研究 王震中大庭修的学术道路及其汉学研究 徐世虹山田庆儿与古代针灸医学史研究 韩健平中村璋八汉学研究述评 刘国忠沟口雄三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王士花从外交译员到汉学教授: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传 张国刚“我的中国文化梦”:加拿大汉学家白光华自述 张国华后记汉学研究家阵容当代学人:按姓氏笔划排名丁四新 丁光训 丁 帆 马小鹤 于锦绣 于振波 王小盾 王邦维 王沂暖 王宁 王筱芸 王 素 王志远 王尧 王丽娜 王运熙 王兆鹏 牛龙菲 王雷泉 王元军 王学泰 立天 方 铭 方广昌 方智范 邓绍基 邓魁英 邓小军 方建军 孔凡礼 王洪君 王兴国 王生平 王福堂 乐黛云 宁稼雨 左东岭 白化文 业露华 东方龙吟 刘迎胜 刘 利 刘文英 刘扬忠 汤一介 任继愈 吕有祥 吉广舆 孙丽华 孙昌武 孙映逵 刘学锴 许逸民 朱易安 毕宝魁 任国绪 华林甫 刘志琴 邢东风 祁志祥 杜晓勤 杜贵晨 芮传明 余英时 李运富 李晓杰 吴言生 吴相洲 张正烺 邹晓丽 陈铁民 陈 伟 李少雍 李安纲 李 玫 李勤璞 李志夫 李四龙 李利安 李富华 张 弓 张新鹰 张 健 张 绥 张其成 杜斗成 杜继文 吴立民 杨曾文 杨 泓 陈 兵 季羡林 巫白慧 何 云 何劲松 陈景富 张福有 张炳星 陈允吉 陈尚君 李 浩 吴企 明 吴文治 吴在庆 张忠纲 张伯伟 佟培基 张明非 张清华 余恕诚 李锦绣 陈伯海 严绍璗 吴承学 沈伯俊 严耀中 辛德勇 李泽厚 宋立道 张 总 杨乃乔 陈保亚 陆俭明 宋绍年 李小凡 庞 朴 林梅村 林悟殊 定宜庄 欧阳祯人 罗宗强 赵永晖 范子烨 降边嘉措 周 齐 赵 超 房开江 金 涛 林 庚 林家英 周勛初 周寅宾 罗宗强 郁贤皓 赵昌平 尚 定 周 骋 周绍良 胡晓明 胡星亮 洪修平 荣新江 赵敏俐 赵宪章 胡大浚 胡国瑞 查屏球 袁行霈 柴剑虹 徐文堪 徐 俊 郭齐勇 郭英德 高 正 诸葛忆兵 钱林森 郭良鋆 徐荪铭 徐远和 徐文明 莫砺锋 陶文鹏 陶 敏 阎 琦 耿振生 顾之川 黄灵庚 萧正洪 麻天祥 葛兆光 黄心川 黄夏年 梁超然 蒋 寅 韩 升 傅 刚 谢思炜 葛晓音 黄夏年 韩金科 董 群 彭 林 曾绮云 温玉成 韩廷杰 曾枣庄 董乃斌 韩理洲 傅璇琮 储仲君 程国赋 程毅中 蒋绍愚 程裕祯 楼宇烈 赖永海 熊 琬 阚正宗 缪 钺 潘志平 潘树广 潘桂明 樊锦诗 薛天纬 霍松林 魏道儒 戴伟华 已故国学大师:3划 才旦夏茸 马 坚 马肇椿 牙含章 马 雍4划 巨 赞 王利器 王 明 王 森 王恩洋 王重民5划 石 峻6划 吕 澄 牟宗三 朱谦之 孙毓棠7划 李安宅 李荣熙 岑仲勉 张克强 张春波 苏渊雷 杨化群 严北溟 陈 垣 陈贻焮 杨公骥8 划 周叔迦 法 尊 罗尔纲 罗竹风 郑振铎10划 高 杨 高观如 郭元兴 顾颉刚 钱钟书11划 萧志恬 曹聚仁12划 程千帆 童 玮13划 蒙文通 虞 愚14划 潘雨廷 熊十力 裴家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师资阵容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师资阵容马来西亚大学中文师资阵容南方学院中文系师资阵容韩江学院中文系师资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