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阳明谪居村寨却顿悟格物致知最高旨( 二 )


《中庸》中关于“素位”境界的原文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
根据《阳明先生行状》和《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记载,当时跟随王阳明前往龙场的家仆共有三人,当王阳明决定搬进阳明小洞天时,他们都为能够找到这样的天然住处,无须再费力盖房子而欣喜 。对此,王阳明在第二首诗中做了如下描述: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
清泉傍厨下,翠雾还成幕 。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聒 。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
由此可以看出,王阳明和家仆都夸赞这天然的住处,并为能够远离俗世而感到高兴 。王阳明还为自己能够过上远古时代的生活而欣喜,他在第三首诗中写道:“上古处巢窟,杯饮皆污樽 。冱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 。”
接下来,王阳明又写道:“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 。”喻指这样的隐居生活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节,就像豹子隐藏起来,以防自己的毛皮花纹被雨雾损坏;龙蛰伏起来,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完好一样 。
也许有人会觉得住在宏伟的宫殿里,身着轻柔裘皮的生活才算快乐,但王阳明却期许颜回那样的生活 。孔子曾大力夸赞弟子颜回,称其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故王阳明又在第三首诗的末尾处写道:“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 。”
龙场生活的最大困难在于粮食不足,经常会出现上顿不接下顿的情况,这使得身边的家仆开始抱怨起来 。王阳明在《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的开篇写道:“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
古时,孔子带着一帮弟子来到陈国,结果断了粮食,众人饥饿难耐,后来有人病倒了,不能起身,不堪其苦的子路愤愤不平地对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对子路的告诫其实就是儒家一直坚守的“穷困之节” 。
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孔子极其相似,但他觉得必须要确保粮食的充足,于是就向当地人学习种粮的方法 。王阳明焚烧草木,开垦耕作土地,这样一来,谷物就有了剩余 。王阳明用剩余的粮食接济穷人和寡妇,有时还会举办宴会,甚至用遗漏的稻穗喂小鸟 。
书归正传,王阳明接着前面的诗句还写道: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
【揭秘王阳明谪居村寨却顿悟格物致知最高旨】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
此外,王阳明又延续上诗,做了一首题为《观稼》(《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的诗,诗中写道:
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 。
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 。
寒多不实秀,暑多有螟螣 。
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 。
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 。
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
在《观稼》诗中,仿佛能够窥见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影子 。
王阳明在龙场时,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父亲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王阳明抵达龙场后不久,就收到了家书,这更勾起了他对家人的思念 。他为自己不能尽孝而痛心疾首,于是写下了《采蕨》(《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一诗,其中写道:
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