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二 )


及至事务废弛 , 朝廷访闻 , 加以谴责罢斥 , 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 , 以为去一清廉上司 , 为之称屈” , 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 , 结果“或谤其苛刻 , 或议其偏执 , 或讥其骄傲 , 故意吹索” , 为舆论所不容 。因此 , 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 , 甚至舆论皆称好者 , 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 , 则应备加呵护 。
网络配图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 , 清官之弊难除” , 选拔大臣时 , “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 , 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 。”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 , 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 , 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 。雍正过于倚重能员 , 鄙薄清官 , 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 , 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 , 无一不出能吏之中“ 。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 。
他不仅贱视清官 , 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 , 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 。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 , 清官不称于世 , 而墨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 。后来养廉制度虽一直沿用 , 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 , 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 , 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 , 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