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天府第一楼:张仪楼 古代历史天府之最有哪些

【【历史文化】天府第一楼:张仪楼 古代历史天府之最有哪些】天府第一楼:张仪楼
?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在古代有着众多的楼阁,其中张仪楼、散花楼、得贤楼、西楼,被称为古代成都四大名楼之一,而张仪楼更是被誉为“天府第一楼” 。
散花楼
张仪楼,顾名思义,应该是与张仪有关的楼阁 。它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修建者张仪本身的名声,更在于其代表着成都科学筑城的历史 。
秦代创筑的大城少城图
据史料载,当时身为秦国丞相的张仪亲自主持成都城池的修建 。他并未完全照搬中原北方城池将成都城修为一座规正的方城,而是经过观测,依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将城池设计成西北偏向东南倾斜走向的不规正方城——这种设计对城市排水防洪卓有成效 。
后世为纪念张仪筑城,在少城西南宣明门上修建了张仪楼 。《古今集记》载:“张仪楼,高百尺 。初,张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江山之形 。以城势稍偏,故作楼以定南北 。”说明张仪楼既有纪念之意,还有定城市南北方之功能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张仪楼是张仪亲自主持修建的 。
张仪
关于古时张仪楼的位置,萧梁时李膺作《益州记》载:“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曰阳城门,次西曰宣明门,蜀时张仪楼即宣明门楼也 。”由此可见,张仪楼之名始于蜀汉 。宣明门的位置,在今成都市汪家拐与文庙西街之间,张仪楼也大致在此 。
在李膺之前,任豫所撰《益州记》称:“诸楼年代既久,榱栋非昔,唯西门一楼,虽有补葺,张仪时旧迹犹存 。”这些说明在任豫时,张仪楼已非蜀汉及晋初时的景象,而“张仪旧迹”可能是张仪时城楼的故址 。东晋时期,桓温平夷少城,原有的各城楼也随之被毁 。因此,李膺所记载的应该是根据史籍追述的往事 。之后隋蜀王杨秀展筑城垣,实际是重建少城,于是张仪楼故址上又重现华丽的张仪楼 。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载:“成都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江 。”巍巍张仪楼,屹于郫江之北,登楼远眺,可望尽二江双流城下之景致,故为当时有名地登临胜地 。因此,唐朝时期有不少著名诗人都曾有诗作描写张仪楼 。
岑参《登张仪楼》有云:“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长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是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
杜甫《石犀行》中也有诗句:“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
诗人段文昌还有一首《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重楼窗户开,四望敛烟埃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 。乍疑蝉韵促,稍觉雪风来 。并起乡关思,销忧在酒杯 。”
张仪楼位置
一吟一咏之间,我们仿佛从诗词中窥见了张仪楼曾经的盛况 。然而,即便巍峨坚固如张仪楼,终究还是会倒下 。南宋战乱,张仪楼和散花楼都消失在战火之中,其历史在此止步,后世关于张仪楼的描述,也都是依照古籍追忆罢了 。
不同于与之齐名的散花楼,张仪楼少了几分“如上九天游”的洒脱豪迈,多了几分历史的积淀 。张仪已逝,功过任后世评说;张仪楼没,形貌留今人遐想 。古时登岳阳楼,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感,也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意;若登昔时张仪楼,览物之情有异乎?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