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方壮身心,燕窝——为何能从古至今延续500年历史而长盛不衰? 历史上的燕窝之最( 二 )


燕窝作为富贵人家的标配,它的引入从一定程度上,带起了当时明清时期的奢侈、糜烂的享受之风气 。
不少人将燕窝作为衡量家庭财富的标准 。清朝官员甚至说过;“没有燕窝,不出席” 。如此傲娇的话 。

《清稗类钞》:"一燕窝席须八十余金" 。
由此可见,燕窝在当时早已脱离其作为养生食物本身的属性,其更多的价值则体现在炫耀财富的资本 。
三、燕窝的价值和社会意义1、促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市场对燕窝的需求急剧增大,甚至在我国南方产出的燕窝,还未制作成饮食,就已经被拿到市面上高价售出 。
作为采燕窝的人来说,燕窝市场的供求关系远远不够 。
明清时期对于燕窝的需求有多大呢?就算是次等燕窝,也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而顶级燕窝则是"岁出不过数斤" 。
由于产量低,市场需求旺盛,极大促进了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发达 。
历史文献中对于燕窝的产地,记载得相当详尽 。
《东西洋考》记载了;“大泥、马六甲、哑齐、彭亨、柔佛等国家的燕窝产量及品质,简直是当时东南亚燕窝采购大攻略 。”
或许后来入侵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如此痴迷感到困惑,这种来自树上的鸟窝,怎么会成了中国人眼中的"滋补养品" 。
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人的无知的行为,燕窝这类食物既没有营养,在采集过程中,还会增加人员受伤的情况出现 。
明朝时期的燕窝贸易,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 。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燕窝基本都是从广州进入,随之分销到全国各地 。
在十五世纪前后,福建漳州港口的重新开放,成为不少东南亚珍奇物种引进的主要渠道,燕窝、象牙、檀香等大量进入中国,随着流向中国各个富贵家庭中 。
而中国的官员也开始有了招商引资的初步理念,即开放惠州作为燕窝进口的港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扶持惠州这座小城市的商业,吸引外来人口进入惠州,进行商业投资 。
如今的惠州的商业发展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燕窝作为当时招商引资的"诱饵" 。
2、提升社会地位,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对燕窝的大量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燕窝采集产业 。
燕窝采集本是一件危险系数高的工作,但为了高额的费用,东南亚工作不惜冒着受伤的危险,大批东南亚居民参加到这份燕窝采集的工作中 。
在明朝统治者看来,燕窝经济的繁荣更刺激了对爪哇岛、苏禄群岛等燕窝主产区的政治控制 。控制这些地区对加强明朝的燕窝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位于东北的婆罗洲是所有地区内燕窝产量最高、品种最齐全,品质最佳的产区,是整个燕窝对外贸易的核心区 。
每年由此出口的白燕窝足有300担,而相对较普遍的黑燕窝居然达到800担 。这些燕窝只有极少部分留在本地,大多通过海上贸易进贡到中国 。据悉,明清时期的燕窝进口量每年不低于300担 。
3、中国燕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燕窝量大幅下降 。研究者推测,这或许与东南亚燕窝的过度采集有关,致使双方的燕窝贸易难以大量、长期、持续地进行 。
对于这种"燕子窝",比中国更早进入东南亚群岛的欧洲似乎并不感冒,在此之前,欧洲人在东南亚的贸易已经发展了许多年,可唯独对燕窝这种食品,欧洲人迟迟不敢入手 。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欧洲商人在短期内,无法做到以同等产品、同等质量的产品,以更低或者持平的价格供应给客户换取燕窝,这也就没有价值空间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