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术语 激励


管理学术语 激励

文章插图
激励(管理学术语)【管理学术语 激励】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 以一定的行为规範和惩罚性措施 , 藉助信息沟通 , 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範组织成员的行为 , 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 。
基本介绍中文名:激励
外文名:incentives
同义词:勉励
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激励力:等于效价乘于期望值
同勉励一意 。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 , 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 , 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 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 , 实现组织的目标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 , 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 , 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 , 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 , 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如何在工作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 , 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 。作为企业 , 需要塑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鬆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二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 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三是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 , 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 , 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四是要求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 , 并好好的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技术的新动向 。同时做到在员工心里 , 使他们知道工作行为的实际效果 , 产生员工高效工作、高满足的结果 。对于激励的方式在学术界有很多种理论和方法 , 有着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 其中激励因素为满意因素 , 有了它便会得到满意和激励 。保健因素为不满意因素 , 没有它会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 。其实诸多模式中都不外乎两个方式:正面激励与反面激励 。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所谓效价 , 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 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机率 , 即行为者採取某种行动 , 获得某种成果 , 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满足的可能性 。显然 , 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该行动可能带来结果的效价与该结果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係可用上式表示 。
管理学术语 激励

文章插图
激励基本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在激励机制中 , 设定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 。目标设定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 , 精神激励是根本 。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 , 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 , 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因此 , 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 , 激励的措施要适度 。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 , 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 , 明确 。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幺和必须怎幺做;其二 , 公开 。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 , 更为重要 。其三 , 直观 。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 , 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 。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要把握激励的时机 , “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激励越及时 , 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 , 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 。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 。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 , 不仅作用于当事人 , 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 , 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 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 , 其效价才高 , 其激励强度才大 。因此 , 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 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 , 有针对性地採取激励措施 , 才能收到实效 。作用对一个企业来说 , 科学的激励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在已开发国家的许多企业中 , 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 , 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 , 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 , 按时计酬的分配製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 , 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 , 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 , 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 。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式 , 即绩效=F(能力*激励) 。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 , 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3、留住优秀人才德鲁克(P.Druker)认为 , 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 。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 , 组织注定非垮不可 。因此 , 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 。在三方面的贡献中 , 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保含有一种竞争精神 , 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 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 , 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 , 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正如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 , 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这里 , 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间接结果 。类型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 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 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 。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 , 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 , 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 , 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讚美、得到理解等 。2.正激励与负激励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 , 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 , 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 。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 , 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 , 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 , 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 , 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 。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 , 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 , 是对行为的否定 。3.内激励与外激励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係的激励 。——内酬是指工作任务本身的刺激 , 即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 , 它与工作任务是同步的 。追求成长、锻鍊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 , 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 。——外酬是指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或在工作场所以外所获得的满足感 , 它与工作任务不是同步的 。如果一项又髒又累、谁都不愿乾的工作有一个人干了 , 那可能是因为完成这项任务 , 将会得到一定的外酬——奖金及其它额外补贴 , 一旦外酬消失 , 他的积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 。所以 , 由外酬引发的外激励是难以持久的 。过程激励的目标是使组织中的成员充分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 。激励是“需要→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 。一般情况 ,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激励的过程 。一个人从有需要直到产生动机这是一个“心理过程”(图中以虚线框表示) , 比如当一个下属做了一件自认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 , 他渴望得到上司或同事的讚赏、认可和肯定 , 这就是他渴望被上司激励的心理“动机” 。这时 , 如果上司及时而得体地用表扬“激励”了他 , 他在今后的工作会更卖力 , 甚至做得更好 , 这就使他产生了努力工作的“行为” , 而这种行为肯定会导致好的“结果” , 最后达到下属和上司都“满意”的成效 。机制激励机制就是在激励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些因素 , 由时机、频率、程度、方向等因素组成 。它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对激励的效果有直接和显着的影响 , 所以认识和了解激励的机制 , 对搞好激励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1.激励时机激励时机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励在不同时间进行 , 其作用与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打个比喻 , 厨师炒菜时 , 不同的时间放入味料 , 菜的味道和质量是不一样的 。超前激励可能会使下属感到无足轻重;迟到的激励可能会让下属觉得画蛇添足 , 失去了激励应有的意义 。激励如同发酵剂 , 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 , 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时间上快慢的差异 , 激励时机可分为及时激励与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是否规律 , 激励时机可分为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的周期 , 激励时机又可分为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末激励 。激励时机既然存在多种形式 , 就不能机械地强调一种而忽视其他 , 而应该根据多种客观条件 , 进行灵活的选择 , 更多的时候还要加以综合的运用 。2.激励频率所谓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里进行激励的次数 , 它一般是以一个工作周期为时间单位的 。激励频率的高低是由一个工作周期里激励次数的多少所决定的 , 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相关关係 。激励频率的选择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 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对象的素质情况、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等等 。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种情形:——对于工作複杂性强 , 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 , 激励频率应当高 , 对于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 , 激励频率就应该低 。——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才可见成果的工作 , 激励频率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 , 激励频率应该高 。——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工作人员 , 激励频率应该高 , 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 , 激励频率应该低 。——在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的部门 , 激励频率应该高;在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好的部门 , 激励频率应该低 。当然 , 上述几种情况 , 并不是绝对的划分 , 通常情况下应该有机地联繫起来 , 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确定恰当的激励频率 。3.激励程度所谓激励程度是指激励量的大小 , 即奖赏或惩罚标準的高低 。它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与激励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繫 。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 , 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 。超量激励和欠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 , 有时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比如 , 过分优厚的奖赏 , 会使人感到得来全不费功夫 , 丧失了发挥潜力的积极性;过分苛刻的惩罚 , 可能会导致人的摔破罐心理 , 挫伤下属改善工作的信心;过于吝啬的奖赏 , 会使人感到得不偿失 , 多乾不如少乾;过于轻微的惩罚 , 可能导致人的无所谓心理 , 不但不改掉毛病 , 反而会变本加厉 。所以从量上把握激励 , 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 , 激励程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激励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 超出了这一限度 , 就无激励作用可言了 , 正所谓“过犹不及” 。4.激励方向所谓激励方向是指激励的针对性 , 即针对什幺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 , 它对激励效果也有显着影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力地表明 , 激励方向的选择与激励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係 。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 基本上得到满足时 , 应该调整激励方向 , 将其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先需要 ,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 。比如对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员工来说 , 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 , 奖给他奖金和实物不如为他创造一次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 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 , 激励方向的选择是以优先需要的发现为其前提条件的 , 所以及时发现下属的优先需要是经理人实施正确激励的关键 。理论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 , 是针对人的需要来採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 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 。因为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能力 , 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 , 通常用数学公式表示: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因此 , 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和人的需要理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着名心理学学家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并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之分 , 在特定时刻 , 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 , 那幺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 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属于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 , 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 , 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从激励的角度看 , 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满足 , 但只要其得到部分的满足 , 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了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 如果希望激励某人 , 就必须了解此人所处的需要层次 , 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 。比如一个饥肠碌碌的人 , 他更渴望你给他几个馒头或麵包 , 而不是你讚赏他如何长得英俊潇洒或出类拔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