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书籍 , 老一直谈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成就三国鼎立的大业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 几乎妇孺皆知 , 在民间也广为散播 。但是否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呢?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 , 七千字来描写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精彩片段(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 三十八回) 。其真实性直让600多年来的老少妇孺们读的如痴如醉 , 并信以为真 。但老罗毕竟是元朝人 , 和三国历史差上了1200多年 , 他又怎么能知道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呢 , 再说了 , 他写的是小说 , 不是史记 , 故事的细节自然可以瞎编 , 那么这个事实的历史根据呢?
陈寿所写的《三国志》里诸葛亮传也自然有了这么两句简单的十个字:先主遂谙亮 , 凡三往乃见 。人都说《三国演义》七分史实 , 三分虚伪 。不过老罗将史书上的十个字硬是扩展到了6000多字 。如此的文学高手 , 让人佩服不已 。但虚幻仍然是虚幻 。刘备寻访诸葛亮是在陈寿出生前20多年的事情了 。陈寿又怎么能知道刘备就一定是三往乃见呢?
有人说了 , 诸葛亮的《出师表》 , 上面写了这么一段:“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谘臣以当世之事 。”
还有人说了 , 三国人鱼豢《魏略》一书中也说到刘诸相见 , 但不是三往乃见 , 而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 , 文字较长 , 大概是这样说的:“刘备屯兵于樊城 。这时 , 曹操方统一黄河以北 , 诸葛亮预见到曹操就要攻击荆州 。荆州刘表性情懦弱 , 不晓军事 , 难以抵抗 。诸葛亮乃北行见刘备 。备与亮初次相见 , 又以其年小 , 以诸生对待之 。诸葛亮通过谈论对当时政局的对策 , 才逐步改变了刘备对他的冷淡态度 。最后 , 才‘以上客礼之’ 。”
同时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 。和《魏略》差不多 。
这样上面就有三份不同的史实资料 ,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第一篇《出师表》比较可靠 , 毕竟它是诸葛亮手写的第一笔材料 , 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照它的模式写的 。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 , 正因为它是当事人写的 , 所以不排除诸葛亮有这种企图:故意歪曲他和刘备初次相遇的真相 , 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 , 美化自己的形象 , 反正那时候当事人除了诸葛亮之外都死了 , 死无对证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 , 后者几乎是没有根据的 , 诸葛亮作为千古一相 , 思想还没有堕落到那一步 。但是《魏略》所言也并非是民间偏听偏信的无知妄言 , 而且所说的也符合当时刘备和诸葛亮的日常性格和行为举止 。到底怎么样的才是历史的真相呢?
这个暂且不管 , 先看看陈寿写的“三往乃见”和诸葛亮写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这两句话也有相当大的差别 。
按照陈寿的说法 , 是刘备去见诸葛亮 , 一共跑了三趟才见到他 , 而且之前从没有见过面;然而按诸葛亮的说法 , 是刘备曾经到诸葛亮住的地方 , 向他询问一些国家大事 。
这样 , 就出现了三个问题:一 , 刘备到诸葛亮的地方去了三次 , 其中前两次见到诸葛亮没有?二 , 在三顾草庐之前 , 刘备见过诸葛亮没有?还有这个“三” , 在古意是指数量词 , 并不是确数 , 而是约数 , 就像“士别三日”中的“三”一样 , 是个大概的数 , 那刘备到底见诸葛亮几次面?
- 诸葛空城退曹兵我常山赵子龙表示不服!
- 诸葛亮下一代为什么不是司马懿儿子的对手
- 历史的不公:为何曹操成了奸雄而诸葛亮成完人?
- 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不擒杀诸葛亮?
- 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夺权称帝?
- 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真心让位诸葛亮
- 他是三国才子被庞统赏识被诸葛亮看低被刘备所杀
- 揭秘当初刘伯温为什么挖诸葛亮墓
- 诸葛亮八卦阵神秘莫测死门重重至今无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