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罢官:康熙为何要亲手砍掉自己树立的政治木偶?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风头正劲的孔尚任被莫名其妙地罢官了 。300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尤其“给只棒槌就当针(真)”的文人书生们,一头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找证据,企图弄明白这位“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明星、剧作大腕儿,到底因何突然被罢官?结果,弄去弄来弄成一个“谜” 。
要研究孔尚任罢官,首先要看看他的官是怎么当上去的?
孔尚任虽出生高门望户,书香世代,可竟屡试不第 。“学得文武道,货与帝王家”,眼看就没什么戏了,谁料人到中年居然会时来运转,被九五之尊的年轻皇帝一眼看中 。
起承转合,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 。




那一年,30岁的康熙来曲阜祭孔 。那是满人入主中原之后的第41个年头,作为一个政权,大清尚在襁褓中 。因此,康熙祭孔有没有顺便当当伯乐的意图,我们不太清楚,但他需要用尊孔的政治大旗笼络人心,以巩固清初统治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这个时候,孔尚任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隐居曲阜石门山苦修,梦想咸鱼翻身的他,会被孔府推荐为引驾官,并在御前讲经 。这便是历史的偶然 。
时年36岁的孔尚任,把握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的“引驾”和“御前讲经”都非常成功,因此深得皇帝青睐:“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 。这个“不拘例”就是破格,孔尚任由一名胡子童生,被破格“议用”为国子监博士 。别看这官不咋地,只分管个教育什么的,也就是个副处级的样子,可那却是皇恩浩荡 。钦赐的顶戴,有几人能获此荣耀?
但是,也并非没有疑问 。按常理,所谓“不拘例”,即使不安排“坐火箭”,也得让“坐飞机” 。试想,圣上那么大的来头,“议用”到“凤凰池”还能成问题?可朝廷并没有让他一步登天,而是缩水又打折,仅给了套七八品的行头 。既没有许以高官显位,也没让进枢密要害,这就未免令人起疑了,天晓得康熙的所谓“不拘例”,是不是哄妹妹上轿?所谓“青睐”是不是故作姿态?所谓“克副朕怀”是不是场面话?
其实,统治者的这些把戏说穿了就漏水 。
康熙煞有介事亲临曲阜,哪是什么祭孔来了?分明是为自己画像来了嘛!他要为自己画张尊孔崇儒的政治粉墨像,让天下人尤其汉族知识分子都知道,他爱新觉罗?玄烨和你们是一样的,也是圣人门徒,也是高举孔儒大旗的!既然是为自己画像,何不就此机会,顺手给一介布衣的孔家之后赏副顶戴花翎,给自己尊孔崇儒的外表,再增加一道爱才惜才、求贤若渴、不分满汉、唯才是举的光环?那样,他的“光辉形象”岂不是更夺目,更能迷人?而这种事往往点到便成,一个弼马温就足矣够矣 。
说白了,孔尚任进身为官,哪是什么学问造化运气来着?分明是人家要用他这张牌,要扯这只政治小线!这就叫历史的必然 。
其次,要研究孔尚任罢官,得问问谁能动他 。
这不需要多说,当然是康熙了 。孔尚任的官既是御赐,他的身份也就跟一般科举入仕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他那才是真正的“恩科”进身,“殿试”登堂 。如此一个跟天子门生没什么两样的人物,又是圣人之后,正是需要大加利用的时候,谁能不识相?不要说参他动他了,就是巴结都还唯恐不及呢 。因此,“倒孔”除了康熙本人,谁也办不到 。
事实上,康熙一直都在将这只木偶做真做大做强 。孔尚任在出任国子监博士期间,曾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淮、扬一带治河三年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派挂职锻炼去了 。回京后调任户部主事,官虽不算大,但级别升上来了,成为正六品的朝廷命官,而且开始进入掌管国家经济命脉的实权机构了 。之后不久,又升任广东清吏司员外郎,虽说只是个从五品,但比照现在的官阶,也算是正式步入高级干部行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