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罢官:康熙为何要亲手砍掉自己树立的政治木偶?( 二 )


【孔尚任罢官:康熙为何要亲手砍掉自己树立的政治木偶?】可以说,孔尚任如果精明,能够好自为之,也就是与康熙政治上保持一致,他的前途可能就无可限量 。可惜,他不识时务 。
这就说到第三条来了,既是政治木偶,康熙为什么又要废了他?
这对康熙来说是一件异常痛苦和分外尴尬的事 。明摆着的,当初“选马”是你,今日“杀马”也是你,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你不是圣明天子么?因此,谁都不难想见,但凡稍有回旋余地,康熙是决不会自抠眼珠子的 。换言之,依当时的情形看,孔尚任如果不是犯了“天条”,康熙再怎么都不会摊牌的 。那么,孔尚任能够犯下什么“天条”呢?“不务正业”?“贪污牵连”?这些在政治木偶那里能算个甚?很显然,一准是孔尚任政治上出大问题,康熙绕不过去了!
孔尚任有什么本钱出大问题?当然是也只能是《桃花扇》 。
孔尚任在官场待了16年,他不去琢磨人家康熙为什么赏他一官半职,却花掉10多年的业余时间,搜集材料,数易其稿,创作什么感叹兴亡的《桃花扇》!这叫什么识时务?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历来统治者心惊的就是这个,而孔尚任的政治问题,也盖在于斯 。
孔尚任在《桃花扇》里“空议论”了什么?“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开红桃!”好家伙,这不是为那个南明唱挽歌,鼓动反清复明,公然要造反吗?
可以想见,1699年,刚刚出笼的《桃花扇》轰动京城时,康熙派人向孔尚任索取稿本,读罢后心中会是什么滋味?如此明显而又强烈的反清倾向,那些个吃朝廷俸禄的家伙却看不出来,居然还争相传抄,内廷与班社竞相演出,真是洋相出尽,愚蠢至极啊!
要说,皇帝就是皇帝,人家政治嗅觉就是不一般,一鼻子就嗅出气味不对,一眼就看到骨子里去了,不服还真的不行呢!其实,更能体现其政治智慧的,是对这一事件的处理 。
“处理”无非三种:一是“热处理”,一是“冷处理”,再就是不处理的“处理” 。
按大清律,对煽动造反的,一般人没得说,当然要“热处理”,要杀头,要灭九族,动静越大越好 。但对眼前这个白眼狼孔尚任,杀他马上就面临下一个问题,即要不要诛他九族 。这其实是没有退路的 。如果只杀孔尚任而不灭其九族,搞个“烂尾案”出来,大清律及康熙本人那就尴尬至极了 。而灭门孔府,动静又闹得太大,不仅山东要血流成河,天下也要血流成河,没准就收不了场!康熙比谁都清楚,孔门之所以不能灭,是因为“尊孔”大旗不能砍,还必须继续扛下去,他那个乳臭未干的大清,还得仰仗那块破布维稳 。所以,孔尚任给他的一记耳光,他不隐忍也得隐忍,一个惊天大案就这样硬压了下来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你叫他怎么不尴尬,又焉能不痛苦?
《桃花扇》一案不处理当然是不行的,但只可“冷处理” 。孔尚任固然不能杀头,但也不能继续留在干部队伍里了,这就是孔尚任为什么没有被杀,只是稀里糊涂地被罢官的原因了 。明明非掉脑袋不可的事,却只给了个罢官处分,极刑干系行政了结,天下还有比这更划算,更幸运的?
至于《桃花扇》一案为什么始终没有张扬,没有定性,甚至还“盛演不衰”,相信对那个8岁登基,16岁计除权奸鳌拜,晚年将爱子胤祥囚禁,把股肱老臣驱逐,刻意制造冤案,城府极深、权术谙熟,经常不按常规出牌的天子进行深入研究后,谁都会恍然大悟的 。
值得一提的倒是老孔家对此心知肚明,投桃报李,孔尚任死后尽可能地将其“边缘化”,把他请得远远的,坟头上不留《桃花扇》任何痕迹,一任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好像啥事都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