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 一 新密历史之最( 五 )


图版九 夯土建筑基址F1西北角柱洞(由东向西)
(三)廊庑基址F4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 一 新密历史之最】廊庞庑址F4,位于城内东北部,南距夯土建筑基址F1有7.4米 。属lV区,分布于T120、T21、T38、TS5、T54、T71、T72、T87、T103、T119内 。开口于第5层或第8层下(第5层与第8层均为龙山文化层),打破第6层或第9层 。被IVF3, lV H81、H82、H86、H87、H88、H89、H90、H91、H92、H95、H97、H99、H100、H103、H104、H105、H106、H107、H108、H109、H115、H116、H117、H118、H120、H121、HI22、H123、H124、H125、H126、H135、H136、H139、H144、H145、H146、H147、H148、H149、H150、H151、H152、H153、H154、H156、H157,lVG4, lV J8, ⅠVY3和Y4打破 。以上遗迹除 lVH99、H122、H146、H156为龙山文化灰坑外,其余遗迹均为殷墟、二里岗、二里头时期的 。廊庑基址F4东起夯土建筑基址F1的东北,向东被殷墟坑H85(疑是陶窑的工作坑)打断,向西至60米处南拐,此段为北廊庑 。向南仅清理出16米,(仍继续向南延伸)因种种原因暂停发掘,此段是西廊庑的一部守门房和众多的柱洞组成,廊庑基址宽4米 。方向281度 。(图五;图版十)
图版十 廊庑基址F4局部(由东向西)
北廊庑东半段三道墙基槽南北并列,每道宽0.30米~0.50米 。南北两基槽内有较多的柱洞,柱洞以外的墙土经夯打,并掺有较多的红烧土块 。中部基槽柱洞较大,间距较远,据此推断这些柱洞应是承托房脊中心柱的遗留,而且可能是承屋脊的明柱 。而南北两基槽内的柱洞则是木骨泥墙的主体柱的柱洞 。北廊庑由东向西19.2米处,有一北向的门道缺口,宽1.1米,为1号门 。进门往西在南北两墙之间,又有两道南北的横墙,形成一间小房,因其靠近1号门,推测有门卫房的性质 。由1号门向西22米,中部基槽南拐,与南基楷连接,再向西时中部基槽消失,仅有南北基槽,西廊庑亦如此,但在北廊庑北基槽和西廊庑西基槽的外侧出现了磉墩,北廊庑西段发现8个,西廊庑北段发现5个 。这些磔墩多用红烧土夯打而成 。在廊庑的西北拐角处,发现了2号门,门北向,外侧有一道“ r ”形墙,将门道变成东向 。在拐角处向南11.4米处,又发现3号门,门道较窄,仅能容身,门西向,门外左侧有一直墙 。从布局看,该廊庑是围绕夯土建筑基址F1而建的,当是夯土建筑基址F1的重要组成部分 。廊庑基址F4的建筑方法是:先平整原始地面,高铲低垫,垫土部分经夯打,然后在设定的基础高度上挖墙基槽和外廊柱洞,底部填土打夯,再立柱填土夯实 。在西廊上发现有奠基坑,内有狗骨架一具,坑的南半部分被晚期地层破坏 。(图版十一)后期遗迹对廊庑基址F4的破坏较甚,所以墙基槽断断续续,由此对其的了解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廊庑基址F4东端至夯土建筑基址F1的东北角,有一道墙基槽,将廊庑基址F4和夯土建筑基址F1连接起来,该墙基槽到二里头时期曾继续使用,其南端打破夯土建筑基址 F。基槽内,有不少柱洞和柱础石 。的宫殿建筑的一部分 。
图版十一 廊庑基址F4奠基坑狗骨
(四)灰坑
发现龙山文化灰坑15座 。依坑口形状分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数种 。
1.圆形坑5座 依坑壁的形态可分为袋状坑、口大底小坑 。
袋状坑2座 。ⅢH4,位于ⅢT1南部,开ロ第10层下,打破生土,由于城墙基础的破坏,坑口呈北高南低,北部被ⅢH3打破 。坑壁呈弧形,南部留有一台阶,平底 。坑口径19米,底径2米,深0.9米~1.28米 。填土黑灰色,土质较硬 。内含陶器,有罐3件,另有鼎、瓮、缸、盆、钵、杯等器残片和石铲残片等 。(图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