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丁戊奇荒?丁戊奇荒造成了什么影响?( 二 )


这一年,山东省全年皆旱 。除章丘等小部地区有一段时间略遭水灾外,绝大部分地区均遭旱灾,全省收成不到三分 。《山东通志》称该年全省“大旱.民饥” 。据《申报》载,、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 。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1876年12月11日%20《申报》) 。
旱魃向南为虐,祸及苏北和皖北 。苏北各地这一年开春到年底,一直末下透雨,海州(今连云港)、棉田等地大片大片的农田减产或绝牧 。旱灾引发了蝗灾,禾苗被吞噬一空 。旱蝗交迫之下,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 。一些灾民甚至“饥则掠人食”,致使‘旅行者往往失踪,相戒裹足” 。苏北的社会秧序,因严酷的旱灾而变得动荡不安 。为了活命.饥民纷纷渡江南下,由苏南的地方官员和土绅在苏、松、太以及江阴、镇江、扬州等地收容的流民达九万余人 。
皖北的旱情与苏北相似 。入夏之后,持续乾旱;许多地方连禾苗也末能栽插:后虽下过一些雨,但“又复连日烈日 。”,连补种的庄核也大多枯死;当年全省收成减半 。有的地方颗粒无收 。于是,成群结队的饥民.汇成了四出逃荒的人流 。

什么是丁戊奇荒?丁戊奇荒造成了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这一年,北方的陕西、山西、辽宁等省.也遭受到旱灾的威胁 。陕西全年干旱,夏秋歉收,冬春多数地方种不下去 。山西因旱灾严重,秋禾收成歉薄.介休、平遥等县几乎颗粒无收 。奉天的义州(今辽宁义县),因大旱无雨,饥户多达十万,广大农民在饥饿中痛苦地挣扎著 。
经过近两年的大旱之后,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 。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 。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 。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1877年6月30日《申报》) 。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 。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 。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 。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河南的灾情,与山西相似 。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早,富饶的中州平原,已化为千里赤地 。当年的《申报》刊登消息,说河南全省“歉收者50余州县,全荒者28州县” 。但是,奉旨帮办河南赈务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恒抵豫则宣布:全省报灾者八十七个州县,饥民五六百万 。
旱灾的阴影,同时还笼罩著陕西全省 。同州府员的大荔、朝邑、邰阳(今合田)、澄城、韩城、白水及附近各县,灾情 。极重极惨” 。走投无路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粮,有的甚至“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
甘肃东部、四川北部,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南江县志》对川北的旱灾有翔实的记载:“丁丑岁,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县尤甚……赤地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 。服鸠投环、堕岩赴涧轻视其身者日闻于野 。父弃其子,兄弃其弟,夫弃其妻,号哭于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成人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