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为何没有能通过君主立宪制走向近代化?

清末要走向近代化为何必须要通过革命的手段而不可以通过立宪来实现呢?其实清末的革命党实力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都不是很强大,革命党要到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织北伐时才真正具备有实力 。而近代中国革命党多受日本的影响较大,清末出洋留学的主要分为去欧美与日本,去欧美留学的大都去专研学问了,但凡去日本留学归来的鲜有不参与革命的,日本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而日本就是通过君主立宪走向近代化的,君主立宪又是一种较为温和、易于实现的改良方式,所以在理论上中国也可以仿效日本通过君主立宪走向现代化 。那么清末立宪派为何不能率先通过君主立宪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呢?
从民族情感上来说,我们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我们显然更乐意接受一个以汉人为君主的君主立宪制 。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排斥、完全不能接受一个以少数民族裔为君主的君主立宪制 。我们其实向来都很包容,如果在今天的体制下的话,我们也能接受一个少数民族裔来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就像美国人接受奥巴马一样 。在过去,五代时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所建立的王朝,也都能被汉人所接受,并没有太多的民族隔阂存在 。按过去的王朝正统观来看,从秦汉到魏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再到隋唐到后梁这一传承来看,这些王朝都是汉人所建立的 。而后梁被后唐所灭,后唐可以算是真正第一次无太多争议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王朝被承认为中国正统王朝,而接连的后晋、后汉也都被承认为正统王朝,而同时期的南方多个汉人割据王国却都未被承认为正统王朝 。这在于后唐、后晋、后汉都已深度汉化,与汉人其实已无大异 。
就像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史思明一样,虽然都是胡人,但即便其造反成功,做了皇帝,其所建立的政权也必然是以汉人为主体的政权一样,不会引起什么民族问题来 。但是当南宋、大明被灭亡后,在许多汉人、朝鲜人、日本人看来都认为“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朝之后再无华夏 。”甚至同时期的朝鲜、日本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中华的继承了 。这在于这两个王朝都拒绝汉化并且深惧被汉化,牢记自己为征服者、中华为被征服地区、刻意打造民族界限,将其本族的利益置于整个中国利益之上,像元清两朝这样就很难被汉人从心理接受 。所以,如果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君主的君主立宪制,只要其足够汉化,像被北魏孝文帝彻底汉化过的北魏一样,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一样,视其本族与汉人基本同等相待,那么这样的君主立宪制也相对较容易被人接受 。
而满清自其入关起,为长久维护其本族利益,刻意制造出民族间隔阂来 。过去西方学者在介绍清朝时,通常将清朝分为中国本部、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六大部分来介绍,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为肢解中国而制造的图谋 。其实,这就是清朝统治下实实在在的行政状况,有些像英国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一样,彼此界限明确,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也都泾渭分明,很不一样 。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个整体的国家认识,反而更像一个联邦体,所以革命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之际还是以“铁血十八星旗”为旗帜,“十八星”也仅寓指当时的汉地十八省,并不包括整个大清疆域;至于蒙古、回疆、西藏更是认为自己就该是一个个独立的主体;满人更是视满洲为其根本,其入关后不久,就驱逐辽东汉人到关内,并且广植“柳条边”以防止汉人向满洲、蒙古移民,将其他区域视为其征服的战利品,就像一个蛋糕,在其有能力独享时其独享,在其无能力独享时,其也宁愿与列强分享 。所以,“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才不足为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