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以健身为主的发展宗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自杨露禅进京到杨澄甫广传太极拳,适值国运不济,国人体质衰落,各界仁人志士纷纷提倡强身御侮、强国强种 。而杨露禅祖孙三代,为适应医疗保健需要,修订拳架,形成架势宽松,动作柔缓的杨派太极拳,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太极拳以健身为主的发展宗旨 。
民国时期太极拳发展基本延续了这种发展宗旨,1921年蔡元培在为许禹生刊登在《体育季刊》中的《太极拳势图解》所作的序中称赞其书“手此一编,病夫无恐 。”陈微明认为“太极拳是使强硬者复还为柔软之术,是反死机回于生机之途 。”当时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夫太极拳者,非为神秘怪诞之幻术 。亦非保镖护院沿街卖艺之技术也 。乃自然界中一种自然自卫运动法、自然健身治疗法 。”原本是用来技击的武术,倒成了一种健身手段 。正如武术诗人、八卦掌名家,湘潭人杨敞(1886年-1965年)诗曰:“当初谁知太极拳,谭公疗疾始流传 。功令推行太极拳,于今武术莫能先,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氏传 。”正是太极拳积极调整自己的拳架,确立太极拳注重健身的发展宗旨,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才使得太极拳有了“于今武术莫能先”的地位 。
2.2 技术体系的完善是太极拳盛行的基础
2.2.1各个流派的共同发展
太极拳流派或称“派”是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太极拳不同技术风格、特点的拳种和拳系的一种具体分类形式 。从明代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一脉的出现,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到民国时,已经发展成为以陈、杨、武、吴、孙为主体的太极拳五大技术流派 。太极拳主要技术流派的形成是其成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
民国时期,先是杨派太极拳独领风骚,在全国享有盛誉;由武禹襄所开创的武派太极拳也在其三传弟子郝为真等人的努力,传播甚广;在杨派太极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吴派太极拳也是代有传人,在民国时期也成为太极拳重要的一支;孙派太极拳在郝为真所传授武派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1919年编著出版《太极拳学》,标志着孙派太极拳的形成;而陈派太极拳作为一种较为原始的太极拳流派,也由1924年陈派太极拳家陈照丕、陈发科的先后进京,融入了整个太极拳的发展潮流之中 。
各大流派的在民国时期的彰显,极大的丰富了太极拳运动的技术形式,凝练了太极拳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并且造就了一大批太极拳名家,共同促进了民国时期太极拳的发展 。
2.2.2 技术内容的规范
太极拳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套路、器械以及对练(推手)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极拳如其他拳种一样,在传统的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下,无论是技术内容、套路名称还是技术要领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无疑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阻碍 。
民国时期,各个流派的技术内容均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面向社会,如杨派太极拳家杨澄甫所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孙派太极拳家孙禄堂所出版的《太极拳学》、吴鉴泉在康健杂志所登载的整套太极拳动作及名称,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陈微明的《太极拳剑》等等,这些著作当中多数拍摄了各自流派的定型拳架、描述各个动作的技术要求、涵盖了推手、器械等技术,使得各个流派的太极拳技术有了一个参照和准绳,使得太极拳的技术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太极拳自身科学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也为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2.3 学术研究的发展提升了太极拳的地位
长期以来,武术作为一种低俗文化,习武者地位卑微,一般民众也不屑于习拳练武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境遇,其发展也一直是有术无学,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
- 为什么说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是个悲剧吗?
- 历史上为什么皇帝的女婿叫驸马,叫其他的不行吗
- 古代那么重男轻女,为什么会有人自愿去做太监呢?
- 龙眼吃多了会怎么样?龙眼为什么不能多吃
- 维族人为什么恨汉族?原因居然是这个
- 盐放多了怎么办 学会这几招让你拯救一锅菜
- 洁厕宝会污染自来水吗?洁厕宝会污染水源还会致癌?
- 肖恩巴蒂尔为什么叫蝙蝠侠BaieisBama
- 加内特为什么叫硬特加内特为什么叫狼王
- NBA十大退步球员,没有他,76人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