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四 )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 。成化 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 。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 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


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蝴蝶颜色为“姹紫”
方法三:辨彩料

“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 。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 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 紫色,色浓而无光 。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 志 。


成化官窑黄釉碗,底足较直而且较高,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
方法四:辨工艺

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 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


成化官窑黄釉碗,胎质洁白、细密、干涩,釉质肥腴
方法五:辨款识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 极个别无边栏的 。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 。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 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 。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 。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 款肥”的说法 。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 写所不及 。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 。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 不是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 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 。“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 。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濛在下边 。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 。”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