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和田玉四大玉矿的分布和奇异之处

昆仑山是和田玉的发源地,在我国古籍中被称为"群玉之山",《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 。"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因为盛产和田玉而驰名古今中外 。昆仑山的和田玉成矿带,断断续续有一千多公里长,零星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而在其中有比较著名的四个玉石矿点 。这些玉矿自古有名,曾经多为官方开采玉石的官矿 。其中产出的山料籽料质地优良 。今天藏玉就来说说和田玉的四大名矿 。

塔特勒克苏玉矿
有人说,山脉与山脉之间的交错有多复杂,其中隐藏的玉石矿资源就有多丰富 。被誉为“万山之父”的昆仑山交错复杂地延绵了1500公里,发现的玉石矿已达30多处,其中最大的一处玉矿就是塔特勒克苏玉矿 。

在且末县境内的玉矿中,塔特勒克苏玉矿的历史最为久远 。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人们就曾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开采 。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古玉矿淡出了历史 。
1972年,北京一位玉雕艺人拿着一块先辈留下的玉石山料,苦苦寻求它的产地 。只听师傅说在新疆 。他来到新疆的和田,经当地行业人士辨认,断定此玉产地是在且末 。据说,且末过去所产玉料的一个最大特征是,无论白玉或是青白玉都以糖色包裹而成,当地人叫“糖疙瘩”,到了内地中原后,均被玉器行业内部俗称“卡墙黄” 。随着解放前且末玉矿的停采,“卡墙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

正巧同一年,北京玉器厂的一位玉雕匠人王胡发郑重地给自治区人民政府致函,其内容是:新疆的且末县有玉矿,出产和田玉,俗称“卡墙黄” 。1972年的这封来信,从此改写了且末县玉矿开采的历史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探矿先遣队来到了昆仑山深处探查玉矿,重新开启了玉矿的开采 。


古老的矿坑
自1972年以后至今,仅据且末县玉矿统计,采玉量达到3000多吨 。现在,阿尔金山的和田玉矿山料产量占据全疆和田玉矿山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称为新疆山料最主要的产出基地 。而塔特勒克苏玉矿就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玉矿之一 。


塔特勒克苏是维语甜水的意思,塔特勒克就是甜,苏就是水 。然而现在这里的水并不甜 。到了枯水期上有流出的泉水又涩又咸 。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是典型的白云石大理岩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后蚀变成的玉石矿床 。而玉石的主矿脉,就好比一株“西瓜藤”,两侧的一些支脉如 “西瓜藤”,旁逸斜出,顺“藤”摸“瓜”,说不定在哪里就可以找出一个“瓜”来,这个“瓜”就是一窝硕大丰富的玉石 。这种规律使玉矿产量几十年都比较稳定 。


塔特勒克苏矿一共有七个矿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号矿 。它分布在矿区的中间带,30年来产于至少100多吨 。还采到过100公斤的大块玉料 。其次是二号矿和五号矿,分布在悬崖峭壁上,很难开采 。五号矿曾经产出一块重420公斤的优质白玉,由扬州玉器厂雕琢出一件白玉“五塔”,被国家珍藏 。二号矿总计产出玉料也近百吨 。
塔特勒克苏玉特点:
一、以青白玉为主,其次是青玉,少量白玉 。玉的质地细腻油润 。

二、产出了不少大料,如陈列在且末木孜塔格宾馆大厅重达1502千克的大玉就来自这个矿 。另有一块300千克的玉料,是从1502千克大料上分离出来的,后由上海玉雕厂收购 。1998年后,塔特勒克苏玉矿先后出了一块400公斤的大料和一块2847公斤的青白玉大料 。后者获得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 。
三、以糖玉著称 。无论白玉、青白玉,或者青玉都经过氧化形成了糖色,包裹在玉石外面,各个矿点的糖色却也不尽相同,有的糖色重,有的糖色浅 。用作俏雕非常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