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 。
【草船借箭是借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孙权领兵迎战,两军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 。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宫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 。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
“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
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小6岁 。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他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结果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临死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流儒雅,讲求生活品位,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 。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
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形容,《江表传》记载:“(老将陈普)颇以年长,数凌辱瑜,瑜折节容下,终于与较 。普后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 。又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广大” 。所谓“三气周瑜”,只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罢了,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 。周郎诸葛两人在正史上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
- 西游记中的乌巢禅师如此厉害乌巢禅师究竟是谁?
- 蒜苗腌制时间长了还能吃吗 蒜苗腌制时间长了是否还能吃
- pe材质水杯吸管安全吗 PE材质的水杯吸管是否安全
- 虎门之战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真相是什么
- 郾城大捷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
- 为什么说仓亭之战是击垮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是什么
- 八女投江的地点是现在的哪里八女指的是哪些人?
- 糕点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 留克特拉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 辽国高丽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辽国高丽战争过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