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雍正与母亲德妃的关系德妃为何不喜亲儿雍正?( 三 )


胤禛继位初,政局不稳,为了笼络隆科多,所以在康熙死后,就马上把被康熙拖延的佟国维之子应承袭的公爵准予隆科多承袭 。此后又称隆科多为舅舅,并规定“嗣后启奏处写‘舅舅隆科多’ 。”⒀此外他还“追封皇舅祖一等公佟国维之祖佟养真、父佟国赖为一等公,加赠太师,予优谥 。(孝懿仁皇后之)兄一等公国维、国纲赠太傅 。”⒁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继后,雍正继位以后加恩于佟氏家族,于情于理,于巩固政局稳定人心而言都是恰如其分的 。对于自己的生母,雍正所施之恩,可以说是与佟氏一门捋同的,“追封皇太后之曾祖额尔根、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兼佐领额参、父护军参领魏武俱为一等公,妻一品夫人 。”而且雍正也称白启为舅舅,启奏处也书舅舅白启,并且威武的公爵爵位也由他来承继 。⒂此外通过《雍正元年御笔赏赐簿》可知,皇帝的恩赏也并没有漏掉白启 。⒃所以雍正并非不以自己的亲舅舅为意,故意藐视其生母孝恭仁皇后 。
所以并不是雍正一定做了什么对不起生母的事情,才导致母子关系的紧张,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和契合真的是很微妙的,可能根本不需要什么原因,就会打心眼里喜欢一个人或是讨厌一个人 。吴雅氏的厚此薄彼也许根本不需要理由,不,还是有理由的,那就是胤禛并非她的独子,她喜欢允禵就会千方百计的为他争取,不管其所争取的是不是这个小儿子所应得的,哪怕这会对胤禛造成伤害 。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为母亲,吴雅氏并不会认为自己偏帮谁,相反的她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偏不倚,自己在主持公道 。正是如此,不但她和胤禛母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还会激化胤禛和允禵之间的矛盾 。
吴雅氏是一个性格极强的人,她有时做事全凭个人的感情好恶,确实有很绝情的地方 。康熙驾崩,身为皇帝的生母,吴雅氏竟要以死相殉,这实际上无异于是给雍正下马威,雍正“雪涕含哀情辞恳切”地“再三谏阻”,情急之下甚至对她说“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 。”⒄意思就是说“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后无颜面对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恶名” 。最后吴雅氏只得妥协,“勉慰其心”,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他们母子之间互相以死相逼相胁,他们的对立竟然已经到了“剑拔弩张”、“有你没我”的境地了,可悲,可叹!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雍正登基的喜庆日子,按照惯例,皇帝应“诣皇太后前行礼”,礼部奉皇帝旨意,提前一天将当天的仪注启奏皇太后知晓,皇太后却以“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 。与我行礼,有何紧要”⒅为由,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礼这么大煞风景的开场,也似谶语似的注定了雍正朝凄凄惨惨的悲剧收场 。事情就这么僵持着,母亲的执拗让皇帝有些抹不开面子,他深知母亲的脾气,对于这位皇太后,皇帝恐怕也是怵于与之相处的 。于是皇帝又“著***事务王大臣、礼部、内务府总管等再行恭恳”,事务王大臣中有廉亲王允禩,他与允禵交好,他的劝说,对皇太后或许有所作用 。而且那么多臣子在场,想来皇太后也不会太不给皇帝面子,让皇帝下不来台,只可惜雍正打错如意算盘了,皇太后“览过仍不受”,不得已,皇帝只好亲自出面“再三恳求”,皇太后极不情愿的答应了,她说“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 。知道了 。今晚于梓宫前谢恩后再行还宫 。”⒆按照皇太后的意思,她是给诸大臣面子,是在他们抬出先帝所行之先例的情形下为皇帝求情,她才无可奈何的答应了 。一句“我亦无可如何”,将皇太后的内心勾勒的清晰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