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的历史沿袭:大明宫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 。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 。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 。“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 。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 。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 。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
【大明宫的历史沿袭:大明宫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 。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 。
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 。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当时的盛景 。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 。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 。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