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禹知天下之叛,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 。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故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说 。
早在40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就有玉戈出土,作为非实用性的礼兵器,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 。因玉质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 。
玉戈的形制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期 。此期玉戈的特点为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 。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变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5厘米以内,小的仅4至5厘米 。
商早期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南阳独山玉玉戈,呈扁平状,长30.2厘米,援宽6.6厘米—6.9厘米,厚0.5厘米—0.7厘米,青色,局部有侵蚀 。双重内,内中部有一单面钻孔,孔与援之间有若干道平行的浅刻弦纹,并有安柄痕 。援一面平直,一面略斜 。双面刃,刃与援面间有分界线,每面刃的中部都有一细而工整的凸棱 。戈锋尖锐,锋与刃交接处逐渐增厚形成弧形 。
2003年山东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玉戈,36.2厘米,宽0.7厘米—4.3厘米,内长8.9厘米,厚0.67厘米—0.71厘米,灰白玉,半透明,器表有黄、黑、褐色沁斑,长方形内上下缘、端部斜磨,端部有残损,无胡直内戈,三角形尖锋残断,长援,援身中部起脊,上下刃前端出齿突,刃缘斜磨,起弧形脊,单阑,出上下齿,下齿残,器两面的援本部有长方形方框,框内刻划交叉菱形纹 。
郑州博物馆收藏的商青玉单孔戈,长24厘米,宽6.7厘米,厚0.6厘米,呈青灰色,援部为长条三角形,援内相交处有一圆形穿孔,无内阑,援后部有用于绑束的齿,前锋犀利,通体磨光,素面无饰 。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代玉戈,长28.7厘米,阑宽8.1厘米,厚0.8厘米,青玉,原色调青灰,表面大部分受沁,器表呈褐色或鸡骨白色 。戈体厚重,有阑,内端雕刻出齿牙六枚,作有规律的排列,援部中间起脊,边刃处浅浮雕隐起,内部有一钻孔,双面管钻,孔径0.75-0.8厘米 。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南阳独山玉玉戈,长19.4厘米,援长15.9厘米,援宽4.7厘米,内厚0.4厘米 。翠绿色,上、下刃皆斜直,有中脊,内近方形,雕出上、下阑,内前端有穿 。该器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商代晚期镶嵌龙纹铜铋玉戈,长35.4厘米,玉戈直刃弧背,刻兽面纹,背有扉棱,铜柄上有龠,下有鐏,绿松石镶嵌出兽面纹,龙纹,蕉叶纹,形制罕见 。第二个阶段为殷墟时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变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后期长度在15厘米以内,小的仅4至5厘米 。
西周玉戈形制与商晚期相似,普遍不饰纹饰,制作不及商代精细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西周玉戈,长7.3厘米,宽2.2厘米,厚0.3厘米 。西周后玉戈趋于消亡,春秋战国时零星可见的玉戈,仍保留了周代的特点 。春秋玉戈锋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稍直,刃颇锋利,中部起脊,内之尾端作斜角状,援、内间中部穿一孔 。
汉以后玉戈不常出现 。西汉出廓龙凤纹玉戈,长17.2厘米,宽11厘米,厚0.71厘米,新疆和田白玉,玉戈短援、长胡,胡刃上有一棘刺,阑侧三穿,援及胡部主体饰以浅浮雕的勾连云纹 。援、胡之下透雕有一只异常凶猛的螭虎,尾上卷,作奔走状 。玉戈主体两面纹样相同,而戈内两面纹样不同 。戈内面浅浮雕猛虎,另一面则浅浮雕朱雀纹饰 。这件玉戈罕见,刃部未见使用痕迹,当属于玉礼兵器,可能是楚王专门用作祭祀或出行的仪仗用品 。
- 探秘古代的自由离婚制度:唐代讲究好聚好散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公子?
- 所向披靡: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十支军队
- 古代女子另类离婚记
- 揭秘隋文帝杨坚反腐:竟是钓鱼执法抓贪官
- 从唐婉与陆游的爱情悲剧:看古代的婆媳相处
- 揭秘:古今第一奇书金瓶梅中的四大媒婆是谁?
- 揭秘:郾城大捷真的是以寡击众吗?
- 常说古代男人总是三妻六妾,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 揭秘史上真实的孙尚香!当刘备老婆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