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件往事是几年前,内地某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长篇连续剧,说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苦难辉煌 。剧中第一主角名为孙中山,实则李鸿章 。这位洋务大臣痛感国家“患贫”“积弱”,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结论 。剧中详细介绍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践行“实业兴,则国兴”这一信条,为创办诸多“中国近代第一”而殚精竭虑:修建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钢铁厂、机械厂、电报局、洋枪局、轮船局、招商局;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舰队 。正因此,李鸿章被皇权派斥“丢祖宗之法” 。这位洋务大臣还上呈过一份奏折,对蒸气动力的原理及运转过程,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堪称一篇百年前的科普读物 。有论者认为,这部电视剧是为李鸿章“翻案之作”,有如郭沫若当年写《蔡文姬》为曹操翻案一样 。令人意外的是,此剧播放过半后,李鸿章突然从荧屏上消失了,有一种戛然而止之感 。为此,“负面李鸿章”又见诸于报端 。有知情者透露,这源自“有影响人物”的干预,其称电视剧中的李鸿章形象过于“离谱”,不让他在荧屏上“继续闹腾” 。对此,有位友人向我叹道:李鸿章并没有变,变的是史学家的笔,而且,再往深究,所变者,乃政治家之嘴 。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青年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梁启超也说:“吾悲李鸿章之遇 。”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回眸近八十载坎坷,不胜唏嘘:皆奉旨行事,“舟”因“水”缚,无奈无为,潸然泪下:“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凭实而论,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中国与八个列强之战及战后议和中,李鸿章不是没有自己想法的,但正如青年毛泽东所言,他只不过是“舟”,清廷才是“水”,行舟靠水,水推则进,水阻则退 。正因为如此,有论者认为,洋务大臣李鸿章屡屡之“败”,已经是损失最小的“败”了 。
有两个反差很大的情节,亦值一提 。孙中山曾派员诚邀李鸿章参加革命,但被他婉绝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派使者往访这位洋务大臣,称“诸国军舰百余艘,拥公为帝,可乎?”李鸿章笑道:“予今年七十有九,明年八十,且死尔!观吾子,有似乎当皇帝者耶?”
【李鸿章身后任评说:不变的是人变的是历史的笔】身后任人评说
对于李鸿章其人,西方人多有推崇,把他与伊藤博文、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并列为“世界三杰” 。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大清国这位洋务大臣大有过人之处,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正反两面都说:此人“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是晚清“庸中的杰士”,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
一八九五年春一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会谈后返回寓所途中,突遭日本浪人袭击,“流血过多,遂成眩晕” 。六年过后,这位洋务大臣积劳成疾,“喀(今为“咯”)血碗余”,“饮食不进” 。一九○一年十一月七日,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谢世,终年七十九岁 。他于油尽灯枯之际,写出这样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
-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 解读李鸿章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 曾国藩与学生李鸿章谈外交:要以诚打动洋人
- 1871年李鸿章与日本使团的激烈交锋始末
- 背黑锅冠军李鸿章:所受委屈比窦娥还冤
- 乔碧罗什么梗
- 第三代身份证有哪些特点
- 李鸿章感情太丰富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 婴儿连身衣哪个牌子好?婴儿连身衣十大品牌排行榜
- 不为人知的身世:盘点古代那些叱咤风云的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