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儿子:徐志摩飞机失事是好事

韩石山(以下简称韩):我对现代诗,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 。读过徐志摩的几首诗,只是觉得意境很美,谈不上多么喜爱 。我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写《李健吾传》时看过不少相关资料,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199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想让我写一本现代作家的传记,提供了三个人让我选:何其芳、冯雪峰、徐志摩,我毫不犹豫就选了徐 。写传,就要为一流人物写 。
记:你曾发博文《他的散文比诗歌更好看》,文中说:“这世上,真正认识徐志摩的意义的,不算已故去的前贤,活着的人,除了我之外,只有不多的几个 。”这份自信源于何处?
韩:这篇文章是为一本徐志摩的选集写的序 。这样说,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他研究者的意思,我是想说,眼下对徐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仅止于对他的诗歌与散文的欣赏,还没有上升到对他的个人品质与社会理念作深入研究的层面 。他的人格的魅力,他的思想的澄明与精湛,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
这些年,我一直想写一本《非才子的徐志摩》,就是不说他那些爱情故事,只从个人修为、思想精进、社会担当这些方面看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怎样的作用 。他在北京大学学的是法律,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的是历史,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的是政治学,在伦敦大学学的是经济学 。在那一茬文化人里,受过这样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的人也是不多的 。他的硕士论文是《论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最近又发现了他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万字长文 。可见他对社会问题的重视 。
回到国内,他几乎参与了当时所有的政治与思想方面的论争 。也就是说,撇开那些风流韵事,更能看出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 。只是手头事情太多,一时还顾不上 。
林徽因
记:写《徐志摩传》你用了3年的时间来挖掘和梳理资料,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确定写法,这里所说的写作方式是《家庭》《本传》《交游》三卷的模式,还是文中的行文风格?为什么要在写作方法上费这么多脑筋?
韩:写一本书,不光是传记,别的书也一样,材料齐备了,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写法上能不能有所突破 。写法上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 。平庸的写法往往会毁了一部书 。传记属史书,中国的史书大致不外三类: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一是记事本末体 。现在的人物传记,多是编年加纪事本末,就是按年代顺序,将事情拢成堆儿,从出生写到死亡 。这样的写法,好处不必说了,坏处是你永远不可能流畅地叙述 。想来想去,我想到了纪传体,当做一个朝代一代帝王来写,当然要有所变通 。《家庭》写世系,《本传》相当于本纪,《交游》相当于列传,后附的《著作》相当于志,《年表》相当于表 。这样,纪传体的四个要素(纪、传、表、志)就全了 。事实证明,这部《徐志摩传》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力于这种写法 。新颖,简洁,每个部分都可以毫无挂碍地单一叙述,全书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徐志摩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徐志摩曾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纠葛也成为最吸引今人的八卦谈资 。
记:你如何看待徐志摩对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
韩:不必讳言,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感情,是随着处境的不同而变化的 。若徐志摩不出国,凑凑合合过一辈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纵使起初就不和谐,也不排除日久生情,老而弥笃 。中国多少知识分子,就是这么过了一辈子的 。但也不能说,后来的离婚,徐志摩有多大的不是 。搁在徐志摩身上是这样,搁在普通人身上也是这样 。奇怪的是,离婚后,两人的关系反而正常了,亲近了 。也不必说是张幼仪的贤惠感化了徐志摩,应当说徐志摩原本就是个心性醇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