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与顾雍的对话是什么?( 二 )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 。他先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势上镇住对方 。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人 。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 。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 。尔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 。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见的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 。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 。诸葛亮表示曹军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 。虞翻听了冷笑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人” 。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 。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 。然后表示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大言欺人" 。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 。步骘首先问难 。他是想用张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苏秦、张仪一样 。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 。他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 。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资格笑他诸葛亮 。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 。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 。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 。薛综立刻反驳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斗乃是“不识天时” 。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 。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 。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 。这样,对方的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